此刻,武则天命太平公主率领满朝文武,出城十里,亲迎凯旋大军。待得胜之师由应天门入城,游行于朱雀大街,接受万民欢呼后,她将亲自登上午门城楼,等候狄明入宫觐见。
女皇与监国公主一同以最高规格迎接一位臣子,这份殊荣,在大周立国以来也极为罕见。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当狄明一身亮银麒麟铠,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整个神都沸腾了!“万胜!狄将军万胜!”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
赐御酒,犒三军。
当莫啜、李尽忠等敌酋首级以及一众突厥契丹贵族俘虏被押解示众时,气氛达到了顶点。崇州、幽州两场大捷,极大地提振了国威士气,一扫近年来对外战争的阴霾。
随后,盛大的庆祝活动在万众欢腾中结束。
武则天于明堂设朝,大宴群臣。
朝会之上,女皇心情极佳,对有功将士不吝封赏。金银、勋爵、官职,如流水般颁下。
狄仁杰破案有功,已位极人臣,封无可封,特进从二品虚职太子少傅,加光禄大夫,另赐国公府一座。加上原有的梁国公爵位、开府仪同三司和凤阁内史实职,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狄明战功彪炳,特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授禁军大都督,仍兼河北道节度使,新加陇右道节度使,授参知政事,得以进入政事堂参议朝政。
李元芳护卫有功,升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无实权,却已跻身朝廷高官行列,让他这个边军出身的汉子激动不已。
经由狄明大力举荐,狄仁杰和太平公主报奏,原河北道节度副使房玄龄升任御史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步入宰相之列。
此外,杜如晦、李勇、苏定方、薛礼等文武心腹,皆获丰厚封赏。
这一连串的封赏下来,狄明与太平公主一系的势力迅速膨胀,渗透并掌控了朝廷多个关键部门。尤其是狄明,身为镇军大将军、禁军大都督、参知政事,已是手握重兵、参决机要的军方第一人,权势熏天。
这自然引来了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和部分李唐旧臣的忌惮与围攻。朝堂上,奏请限制狄明与太平公主权势的呼声此起彼伏,言其“权势过重,恐非国家之福”。
然而,武则天心意已决。经过宫中闹鬼、太子被废等一系列事件后,她对儿子和侄儿都已彻底失望。在她心中,唯有能力出众、且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太平公主和狄明,才是她理想的托付对象。对于这些攻讦之言,她一概留中不发,甚至对闹得最凶的几人进行了申饬。
封赏完毕,武则天将主持宴会的重任交给太平公主,单独将狄仁杰与狄明召至贞观殿问话。
看着殿下这对屡立奇功的父子,武则天凤颜大悦:“怀英,明儿,你二人一为朝廷屡破奇案,稳定朝局;一为朕扫平北患,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啊!”
狄仁杰立刻躬身,熟练地送上高水准的马屁:“陛下谬赞!臣等能有所建树,全赖陛下信重,委以重任。臣等唯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天恩于万一!”
武则天被逗得开怀大笑,指着狄仁杰道:“你这个老滑头!”
笑罢,她神色一正,道:“朝廷已收到吉利可汗的国书,请求和谈。他到底还是不死心,想换回那数万俘虏。朕已命秋官侍郎张柬之为使,前往幽州主持和谈。朕只给他一条底线:和谈可以,释放俘虏,绝无可能!”
狄明此前密奏关于俘虏的处置建议,深合武则天之心。她深知,如今大周国库空虚,民生疲敝,急需休养。削弱突厥潜力,方能换来长久和平。
至于为何派主管刑狱的秋官侍郎张柬之去干鸿胪寺的活儿,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女皇对这位屡次为废太子李显鸣不平的“硬骨头”宰相明升暗降,打发他去跟突厥人扯皮磨嘴皮子了。
君臣又商议了一番北疆防务与朝政大事,狄明与狄仁杰方才告退。
走出贞观殿,狄明望着神都蔚蓝的天空,感受着体内愈发磅礴的力量与气运,心中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