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朱跑跑”的生存之道(2 / 2)

直播间里,弹幕纷纷飘过:

“原来逃跑也是一门艺术!”

“这就是所谓的留得青山在?”

奉天殿内,朱元璋凝视着天幕上那个不断奔逃的永历帝身影,久久不语。这位开国雄主的脸庞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苍老,那双曾经看透人心的锐利眼眸中,此刻翻涌着极为复杂的情感。

“标儿,老四,你们都看见了。”朱元璋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咱朱家的后世子孙,有像朱由检那样,宁可吊死在煤山也不苟活的;也有像这个朱由榔一般,十六年间东奔西逃,惶惶如丧家之犬的。”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御阶边缘,目光扫过殿中的太子、亲王和重臣。

“咱现在倒觉得,”朱元璋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宁可他们都像朱由检那般刚烈!至少……至少他死得像个皇帝,像个汉子!他知道大明已经没救了,他认了!他用自己的命,给咱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番话说得殿中众人无不震动。朱棣忍不住抬头,看到父皇眼中竟隐隐有泪光闪动。

“父皇,”朱标轻声劝慰,“崇祯皇帝确然刚烈,可永历帝辗转十六年,未尝不是在延续我大明国祚……”

“延续?”朱元璋猛地转身,声音陡然提高,“标儿!你看看他那个样子!被清军追得满天下跑,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这是当皇帝吗?这是受罪!这是折磨!”

他突然像是被抽干了力气,颓然坐回龙椅。

“咱现在算是明白了,”朱元璋的声音低得几乎像是在自言自语,“崇祯那孩子,他最后选择吊死在北京,不是因为他傻,不是因为他不懂逃跑……是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大明是真的没救了。他宁可死,也不愿意像他的子孙后来那样,活得那么……那么没有尊严。”

这番诛心之论,让整个奉天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徐达、李善长等老臣深深垂首,不敢接话。朱标和朱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

“太祖皇帝这话说得透彻啊。”网友【读史人】在直播间评论道,“崇祯的刚烈和永历的狼狈,其实都是末世悲剧的不同表现罢了。”

朱元璋最后望向殿外的夜空,仿佛在对着那个看不见的后世子孙说话:“够了……真的够了。若是天意如此,何必再让子孙受这般屈辱……”

这一刻,这位曾经相信自己能够为子孙万代打下铁桶江山的开国皇帝,终于痛苦地承认了一个事实: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永恒。而他那些在后世或刚烈赴死、或狼狈求生的子孙们,不过是在历史的洪流中,用各自的方式,为一个已经注定终结的故事,书写着最后的注脚。

天幕之上的朱及第的直播仍然继续着……

“这就是历史的讽刺,”朱及第总结道,“一个被认为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人,反而成了坚持最久的南明皇帝。他的逃跑,看似懦弱,实则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存智慧。”

画面中,永历帝一次次在清军追捕下化险为夷,虽然狼狈,但确实保住了南明的正统旗帜。

“意外地迎来了南明最大的一次复兴机会,然后又将他给迅速弄丢的。”朱及第对着镜头说,“老铁们,别忘了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