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李成栋反正的原因很复杂,”朱及第分析道,“一方面他自恃功高却未得重用;另一方面,江西金声桓反正后,他孤悬岭南,处境危险;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的华夷之辨被重新唤醒。”
大同起义:姜瓖的北方烽火
北方的起义更是给了清廷沉重一击。
“就在南方烽火连天之时,北方重镇大同的总兵姜瓖也宣布反清复明。”“碳水教父”将画面转向山西,“姜瓖原是明朝大同总兵,投降清朝后备受猜忌。当他看到清军主力被牵制在南方,立即抓住机会,在大同举起义旗。”
地图上,大同的起义切断了清军北方的补给线,直接威胁北京。
网友【风云际会】评论:“我的天!这是四面起火啊!”
“这几次大起义形成了完美的战略配合,”朱及第总结道,“金声桓在江西,李成栋在广东,姜瓖在山西,再加上湖南何腾蛟、四川李占春等部的配合,形成了对清军的战略包围。永历朝廷控制的区域一度扩大到七省之地,这是南明史上最接近复兴的时刻。”
画面呈现出当时南明与清廷对峙的态势图,明军控制的区域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老铁们,如果说南明历史上有哪个时刻最让人扼腕叹息,那一定是1648年开始的这场‘第一次复国高潮’。”朱及第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这波浪潮的兴起,既有必然,也有偶然,而其中最大的偶然,就是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的突然去世。”
画面中出现了多尔衮的画像,随后是北京城肃穆的葬礼场景。
“1649年冬,多尔衮在塞外狩猎时意外身亡,这对清廷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多尔衮一死,清廷内部立即陷入了权力斗争,顺治皇帝开始亲政,但需要时间巩固权力。这个权力真空期,给了南明难得的喘息之机。”
这个由多尔衮之死和降将反正带来的历史机遇之窗,永历政权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将决定大明王朝最后的命运。
画面上,永历朝廷的官员们喜气洋洋,仿佛中兴在望。年轻的永历帝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贺。
“然而,在这看似大好的局面下,危机也在悄然酝酿。”“朱及第话锋一转,“永历帝性格优柔寡断,缺乏雄才大略。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他难以驾驭各路骄兵悍将。而朝廷内部,不同派系又开始为权力和战功争吵不休。”
镜头拉近,永历帝的脸上带着几分茫然和不安,他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
“在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朱及第总结道,“永历政权虽然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但也暴露出了致命的弱点。一步步走向它最终的结局。”
就在这时,邮轮广播响起,提醒乘客早餐时间即将结束。朱及第对着镜头笑了笑:“老铁们,我得先去补充点能量了。等我回来,我们继续永历皇帝的故事!”
几条评论闪过:
“主播快去吃饭!”
“已经等不及想听下文了!”
“永历帝真是个复杂的人物啊……”
然后,天幕下的洪武十一年时空的人们就随着现代的网友们一同走进了蓝梦号邮轮的餐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