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大明海外司”的建立(2 / 2)

晚朝的奉天殿内,气氛凝重而微妙。徐达站在御阶之下,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设立专门机构统管海外开拓事务的必要性,从避免内耗、统一调度,到明晰权责、防止割据,说得头头是道,完全是一副公忠体国、老成谋国的姿态。

然而,台下肃立的勋贵们,表面上凝神静听,心中却是骂声一片。

“好你个徐天德!站着说话不腰疼!”蓝玉低着头,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嘀咕,“你徐家将来是稳稳的皇亲国戚,自然不在乎海外那点‘蝇头小利’,老子们可是要靠着这个给儿孙挣饭吃的!”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另一边的景川侯曹震也暗自腹诽,“说得冠冕堂皇,还不是想把大伙儿都框住,好处都让朝廷……让你这未来国丈占了?”

更有人心中不以为然:“哼,你说你的,老子干老子的。等船出了海,天高皇帝远,朝廷的规矩还能管到万里之外的岛上?到时候占了地盘,经营起来,生米煮成熟饭,朝廷还能不认?”

尽管心中各有算盘,但在朱元璋的积威之下,无人敢当面反驳徐达的提议,更无人敢质疑将海外事务纳入朝廷管辖的大方向。

就在徐达奏罢,心中忐忑地等待皇帝决断,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朱元璋顺势推出来主持这个注定得罪人的“海外司”的心理准备时,龙椅上的朱元璋缓缓开口了。

“徐爱卿所奏,老成谋国,深合朕意。”朱元璋先是肯定了徐达,随即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海外开拓,事关重大,非比寻常。这个新设的衙门……嗯,就叫‘总理海外诸司事务衙门’吧,简称‘海外司’。其权责,就如徐爱卿所言。”

他略一沉吟,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此司关系我大明未来国运,非德高望重、地位尊崇者不能统领。朕思虑再三……”

听到这里,徐达的心猛地一紧,几乎要闭上眼睛,准备领受那“艰巨”的任命。

然而,朱元璋的目光却越过了他,落在了侍立在御座之侧的太子朱标身上。

“太子!”朱元璋声音洪亮,“此事,就由你亲自总领,一应海外开拓章程制定、人员派遣、地盘划分、朝贡接纳,皆由你决断,只需事后报朕知晓即可!”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连朱标本人也愣住了。

让太子亲自掌管海外司?!陛下这是何意?

刹那间,无数念头在勋贵大臣们脑海中闪过。天幕出现以来,陛下虽然对太子依旧信重,但也做了一些调整,甚至提前处置了胡惟庸。难道……难道陛下内心深处,真的对太子继承大统有了疑虑?所以现在就开始为太子铺设后路?万一……万一将来国内有变,太子凭借海外司经营的力量,至少能在海外延续大明国祚?

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和躁动。如果海外之地成了太子的“自留地”和“退路”,那他们这些勋贵拼命去开拓,最终岂不是在为太子做嫁衣?这其中的意味,可就太深远了!

徐达在最初的错愕之后,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暗暗松了口气。不用他亲自站在风口浪尖得罪人,自然是好事。但皇帝让太子掌管海外,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又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他偷偷抬眼看了看面色平静、似乎对此任命也有些意外的朱标,心中叹息:“天家之事,真是深似海啊……”

朱元璋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细则,由太子会同相关部院及诸位勋臣详细拟定。”

就在这时,殿外天色微亮,熟悉的光幕再次于天际缓缓展开,朱及第的声音隐约传来,新一天的直播即将开始。

朱元璋挥了挥手:“海外司之事,容后再议。先看天幕吧,看看那永乐群岛,究竟是何模样。”

奉天殿内暂时恢复了安静,但所有人的心思,都已无法完全聚焦于即将出现的天幕景象之上。“太子领衔海外司”这颗投入湖中的巨石,所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