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也是满心疑窦,低声自语:“君父之死,竟成无头公案……这……这后世之朝廷,已然混乱至此了吗?”
天幕上,关于天启帝离奇中毒而亡的讨论正激烈,一条带着详细考据的长评论吸引了朱及第的注意。
“各位老铁先别急着下结论,来看这位网友的考据!”朱及第扶了扶眼镜,念道:“Up主,关于那个‘米露’,关键可能不在液体本身,而在盛放的器具!据一些笔记记载,最初进献者霍维华使用的是木制器具取用、盛放。但魏忠贤为了彰显对皇帝的尊崇,觉得木头器具太‘低级’,私自下令将所有接触‘米露’的器具,全部换成了黄金打造!他一个文盲,哪里知道,黄金虽然稳定,但在长期接触某些液体,尤其是可能带有微弱酸性或特殊成分的‘米露’时,会有极其微量的金属析出,日积月累,就是致命的毒素!天启帝喝了一年的‘金器米露’,等于是慢性服毒!”
这条评论一出,弹幕瞬间风向大变:
【卧槽!原来是这样!】
【黄金有毒?长知识了!】
【所以魏忠贤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这特么是纯纯的意外啊!】
【魏忠贤再蠢也不可能害自己的靠山,这逻辑通了!】
朱及第看着这些弹幕,点了点头:“这位网友的分析,确实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合理的一种科学解释。魏忠贤对天启皇帝的依赖是毋庸置疑的,皇帝是他的权力来源,他没有任何动机去谋害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初衷极可能就是为了让皇帝用到‘最好’的东西,彰显自己的忠心。可惜,他输在了知识的盲区上,一个文盲太监,如何懂得这些精细的化学知识?”
画面模拟出内侍用金光闪闪的器皿承装、呈送“米露”的场景,充满了皇家气派,却也暗藏杀机。
“这是一场由愚蠢的忠诚和绝对的无知共同酿成的悲剧。”朱及第总结道,“魏忠贤亲手为他最依赖的皇帝,铺就了一条通往死亡的‘金光大道’。”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谜团即将解开之际,又一条尖锐的评论被顶了上来,朱及第念出时,语气都带着一丝寒意:
“等等!Up主,就算魏忠贤不懂,那个进献‘米露’的尚书霍维华,他一个读书人,难道也不懂吗?就算他不精通医理,但‘金玉之器,不可久贮怪异之液’这类常识,古籍中未必没有提及!他为何最初要用木器?是巧合,还是……他本就预料到,或者说是期待着,有人会‘好心’地将器具换成更‘高贵’的金器?”
这条评论像一块冰投入油锅,瞬间让弹幕再次沸腾:
【细思极恐!!!】
【难道霍维华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这是预判了魏忠贤的预判?】
【如果真是这样,这计策也太深了!】
【借刀杀人,还让刀自己觉得是为了主人好!】
朱及第的表情也变得无比严肃:“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如果霍维华知情,那么他进献本身无毒的‘米露’,却特意使用木器,其动机就非常值得怀疑了。他是否精准地预判了魏忠贤必然会为了讨好皇帝而升级器具?他是否巧妙地利用了魏忠贤的无知和献媚心理,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被追查的‘完美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