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海瑞墓前的直播(2 / 2)

“楼上想多了,张居正自己就是个权术高手,他用人的首要标准是‘可控’和‘好用’。海瑞这把剑太锋利,而且有自己的意志,根本不受掌控,张居正怎么可能放心用他?”

“没错,张居正改革需要的是吕调阳、张学颜这种能精准执行他政策的人,而不是海瑞这种可能随时把天捅个窟窿的‘道德标杆’。用海瑞,万一他较真起来,连改革策略本身都质疑,那不就乱套了?”

“所以说,海瑞的悲剧是注定的。无论哪一方势力,无论是严嵩徐阶,还是高拱张居正,甚至后来的申时行,他们都曾试图‘招安’海瑞,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但海瑞就是海瑞,他只认心中的道理和律法,不认任何派系山头。”

“这就是清官的孤独啊!他不属于任何圈子,所以最终也不被任何圈子所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整个官场潜规则的巨大挑战。”

看到这些评论,朱及第点了点头,接口道:“各位网友的分析非常到位。海瑞就像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他往那里一站,所有魑魅魍魉都觉得自己无所遁形,所以大家都怕他,都想让他这面镜子照向别处,或者干脆蒙上尘。”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引而不发的意味:“说到‘怕’,我给大家讲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管辖包括南京、苏州、松江等在内的江南最富庶区域时,那可真是在江南的官场和富绅阶层里,投下了一颗重磅巨石!”

天幕上配合地出现了江南水乡的画面,但背景音乐却带上了一丝紧张。

“据明清笔记史料记载,海瑞的任命状一下,南京、苏州等地的一些豪门大户,简直是闻风丧胆!”朱及第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他们害怕到什么程度呢?”

“有的人家,连夜把自家朱红色的大门刷成不起眼的黑色,就怕太过招摇,被海青天盯上,认为你家财来路不正。”

“更有甚者,赶紧把宅邸的门楣改低,把屋宇的规格降等,生怕逾越了规制,被海瑞抓住把柄。”

“还有一些平时欺行霸市、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吓得直接收拾细软,暂时跑到外地去‘避风头’,等海瑞离任了才敢回来。”

“当时江南一带,流传着‘海公南来,富户色变’的说法。他人还没到任,就已经让整个江南的既得利益集团风声鹤唳,如临大敌。这种威慑力,在大明历史上的官员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天幕下的洪武君臣,听着朱及第的讲述和后世网友的评论,感受又自不同。

朱元璋眼中精光闪动。他极度厌恶贪官污吏,对士绅豪强也抱有很深的戒心。海瑞这种能让江南大户闻风而逃的威势,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意和欣赏。“好!这才是我大明的御史!就该有这样的风骨!”他心中暗赞。但同时,他也清晰地听到了后世网友的分析——这样的官员,因为过于刚直,难以融入官场,最终孤独寂寥。

朱棣则是另一种感受。他欣赏能臣干吏,但也深知平衡与权术的重要性。海瑞这样的人,用好了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利剑,用不好就可能伤及自身,破坏整体的政治平衡。张居正不敢用海瑞,从他未来永乐皇帝的角度看,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而那些文官们,心情则更为复杂。他们佩服海瑞的操守,但也暗自心惊。若自己是海瑞的同僚,面对这样一个毫无通融、只认死理的“道德完人”,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海瑞的遭遇,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官场中坚守绝对的清廉和原则,需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价。

学子席中,许多年轻学子则被海瑞的形象深深激励,觉得大丈夫立世,就当如此光明磊落,不畏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