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迫感。
“书接上回,泰昌帝朱常洛因为纵欲过度,再加上太监崔文升那通‘虎狼泻药’,已经是奄奄一息,躺在床上气若游丝。整个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慌了神,各种方子用下去都如同石沉大海,皇帝的病情不见丝毫起色,反而愈发沉重。紫禁城上空,顿时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国本刚刚稳定不到一月,难道就要再次面临动荡?”
“就在这人心惶惶、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原本与宫廷医药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突然跳了出来。”朱及第适时地放出了一张明代官服的图片,标注着“鸿胪寺丞 李可灼”。
“此人名叫李可灼,是鸿胪寺(掌管朝会、宾客、吉凶仪礼等事)的一个官员。他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向内阁首辅方从哲以及一些掌权太监进言,声称自己手握‘仙丹’,能治皇帝的重病!”
“仙丹?”朱及第嗤笑一声,“在当时的语境下,所谓仙丹,多半就是一些用金石铅汞之类炼制的丹药,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或者强效滋补。风险极高,历来因服食丹药而暴毙的皇帝王爷可不在少数。”
“然而,面对垂死的皇帝和束手无策的御医,首辅方从哲等人似乎也病急乱投医了。他们或许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竟然同意让李可灼进宫献药!”
画面转为宫廷内景,一个官员小心翼翼地将一颗红色药丸呈给卧病在床的皇帝。
“于是,这颗被李可灼吹得神乎其神,颜色鲜红如血的所谓‘仙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红丸’,就这样被送到了泰昌帝朱常洛的面前。此时的朱常洛,已是命悬一线,求生欲压倒了一切。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在病榻上,服下了第一颗红丸。”
“说来也怪,”朱及第语气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根据记载,泰昌帝服下这第一颗红丸后,感觉竟然‘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原本水米难进的人,居然有了食欲,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这下,可是让李可灼和推荐他的人都大大松了口气,甚至可能沾沾自喜。感觉病情好转的泰昌帝,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于是,在当天下午,他不顾御医可能的劝阻(史料记载模糊),再次服下了李可灼进献的第二颗红丸。”
天幕下,朱元璋的眉头死死锁住。他本能地觉得这事不对劲。“金石之药,岂可轻服?还是这等来路不明之人所献!” 他低声喝道,带着浓浓的不信任。
朱棣也眯起了眼睛,他征战多年,见过各种伤病情状,这种立竿见影的“好转”,往往并非吉兆,更像是……回光返照。
“然而,这第二颗红丸服下之后,情况急转直下!”朱及第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戏剧性,“到了次日凌晨,也就是九月初一日的五更天,宫中突然传出骇人消息——登基刚刚一个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泰昌皇帝朱常洛,驾崩了!”
“从服药后短暂的好转,到突然暴毙,这中间仅仅相隔了几个时辰!这颗神秘的红丸,在泰昌帝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直接夺命的毒药?李可灼背后,是否另有指使之人?”
“这一切,使得泰昌帝之死,瞬间超越了简单的病故,成为一桩扑朔迷离、震动天下的惊天大案!‘红丸案’的序幕,至此才算是真正拉开!”
朱及第再次成功地用一个巨大的悬念收尾,让所有听众的心都悬在了半空。洪武君臣们面面相觑,他们都预感到,一场围绕皇帝之死、更加激烈的政治风暴,即将在那未来的时空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