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红丸案来了(2 / 2)

天幕上,关于萨尔浒之战的沉重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几条带着鲜明情绪的后世“网友”留言便迅速刷屏,为接下来的内容定了调性:

【“说白了,万历就是个顶级败家子!三大征?呵呵,那都是张居正给他留下的老本!”】

【“没错!张居正十年改革攒下的家底,被他二十年挥霍一空!花完了遗产,他自然就现原形了!”】

【“萨尔浒惨败的根子,早在他摆烂的三十年里就埋下了!制度崩坏,边备废弛,不出事才怪!”】

【“所以别再掰扯这个败家子了,听着就来气!主播快讲红丸案!那才刺激!”】

【“对对对!支持跳过万历,直接进入三大案第二弹——红丸案!!”】

看着评论区一边倒地要求转换话题,朱及第从善如流,立刻将辽东的地图撤下,换上了一张带着浓郁神秘色彩的宫廷画像。

“好好好,看来各位老铁对万历皇帝是彻底‘粉转路,路转黑’了。”他笑着摊手,“既然大家不想再听那些让人憋屈的战争和党争破事,那咱们就言归正传,继续咱们的《大明皇家奇案录》主线任务!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明末三大案中,最为诡异、也最让人浮想联翩的第二案——牵扯到皇帝生死、宫廷秘药的‘红丸案’!”

天幕下,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他原本还沉浸在萨尔浒惨败带来的震撼与暴怒中,很想听听更多关于辽东局势、关于那个“后金”的细节......

然而,天幕上的后世之人,显然对探究这些“枯燥”的深层原因兴趣缺缺,他们更热衷于追逐那些充满戏剧性和阴谋论色彩的宫廷秘闻。

“这帮后生……!”朱元璋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这个时空与天幕那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如同隔着厚厚的琉璃观看一场早已编排好的戏剧,却无法发声,无法提问,无法将他们最关心、最亟待弄清楚的问题传递出去。

朱棣同样眉头紧锁。他比朱元璋更渴望了解军事上的细节,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指挥究竟愚蠢在何处?八旗的战法有何特点?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教训。可如今,话题却要转向一桩听起来就有些荒诞的“红丸”案?这让他有种隔靴搔痒、求知而不得的烦躁。

奉天殿前的文武百官,心情也同样复杂。一方面,“红丸案”这名字本身就散发着诱人的神秘气息,勾动着他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对导致大明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抱有巨大的疑问。可他们的“想看”与“想听”,无法影响天幕分毫。

他们就像是时空的囚徒,只能眼睁睁看着后世的“看客”们,凭着自身的喜好,任意切换着窥视历史的镜头焦点。那些关乎国运兴衰的宏大叙事,在猎奇心理面前,似乎显得如此“不值一提”。

这种单向的、被动的信息接收,让洪武十一年的君臣们,在迫切想要了解未来的同时,也品尝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憋闷与遗憾。

而在天幕上,朱及第已经不管洪武君臣们的内心戏,用他那标志性的、带着悬疑感的语调,正式开启了新的章节:

“所谓‘红丸案’,发生在万历皇帝的儿子,也就是那位命运多舛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即位之后。这位苦熬了三十九年才登上皇位的太子,在位仅仅三十天,便突然驾崩。而他的死,恰恰与两颗神秘的‘红丸’药剂密切相关!这其中,是病重难返?是误诊用药?还是……隐藏着更为黑暗的宫廷阴谋?且听我详细道来!”

新的悬念已然抛出,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强行拉入了另一场波谲云诡的宫廷迷局之中。只留下洪武时空的众人,在遗憾与好奇的复杂情绪中,继续着这场被动而无力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