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楼上,他接手的就是个烂到根子的烂摊子!”】
【“最关键的是他没受过正规的皇帝教育啊!他爹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他哥也是短命,根本没人教他该怎么当皇帝!”】
【“所以他只能靠自己摸索,模仿他见过的皇帝手段,比如他爷爷万历那种简单粗暴的‘拿下’……”】
【“唉,这就是命吧。错就错在他爹和他哥死得太早了,根本没给他留下一个稳定的朝局和足够的成长时间。”】
这些充满了后世“同情”与“感慨”的评论,如同散落的碎片,飘进了洪武十一年众人的眼中、耳中、心中。
御座之上,朱元璋的眉头死死拧成了一个疙瘩。
“亡国之君”这四个字,像淬了毒的冰锥,狠狠扎在他的心口!虽然他早已从天幕零散的信息中拼凑出大明终将灭亡的结局,但如此明确地指向某一位具体皇帝是“亡国之君”,所带来的冲击依旧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而且,这位“亡国之君”朱由检,竟然就是他刚刚看到的那个被万历一声“拿下”吓到抓紧父亲衣角的小娃娃?!
更让他心底发寒的是网友话里透露出的其他信息:
“没受过正规皇帝教育”……
“他爹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
“他哥也是短命”……
朱元璋的脑子飞速运转,将这些碎片与之前的信息串联:
朱常洛 “没当几天皇帝就挂了” —— 所以那个历经千辛万苦才保住的太子,登基后居然如此短命?
朱由校也比朱由检早死,而且似乎也没留下子嗣?否则皇位怎么会落到弟弟头上?
一个可怕的传承链条隐约浮现:长寿的万历之后,是短命的太子朱常洛,然后是短命的太子之子,最后才轮到这位缺乏教育、仓促上位、最终成为亡国之君的崇祯(朱由检)!
“难道……这是我大明的宿命真是如此?”朱元璋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每一个‘长寿’(其实也没活过六十岁)皇帝之后,总要跟着一两个短命的来还债不成?”
他想到了自己,若自己也算长寿(从天幕信息推断),那标儿他……一股尖锐的刺痛让他不敢再深想下去。
他又想到了那个未来的永乐皇帝(老四),似乎也在位颇久,那他之后的仁宗(朱高炽)……天幕好像也提过在位时间不长?
这种仿佛带有某种宿命意味的“长寿—短命”交替,让朱元璋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烦躁。他制定严格的祖训,他费尽心机想要确保江山永固,却似乎敌不过这冥冥之中的诡异循环。
朱棣同样面色凝重,他想得更多。若皇位传承如此不稳定,父死子继频频出现意外,那国家的稳定从何谈起?朝政如何不混乱?难怪后世会出现党争激烈、边事糜烂的局面!一个缺乏稳定权力核心的帝国,就像一艘没有合格舵手的巨舰,驶向倾覆几乎是必然的。
奉天殿前,一股沉重而压抑的气氛弥漫开来。通过网友这些零散的评论,洪武君臣仿佛透过历史的迷雾,窥见了一条通往深渊的、布满荆棘的衰败之路。而这一切的终点,就是那个他们刚刚看到的、眼神惊恐的幼童,和他肩膀上那副注定无法承受的、亡国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