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万历的“中兴”(1 / 2)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学者特有的冷静,甚至有点讽刺,继续剖析着那个遥远的万历时代。

“说起来,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前四十七年,他恐怕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昏君,甚至可能还做着‘中兴之主’的美梦。而他这种自我认知的重要支撑,便是历史上颇为着名的‘万历三大征’。”

“这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发生在西北、西南和朝鲜半岛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第一征——平定宁夏哱拜之乱。”

朱元璋和朱棣等人听到“三大征”、“中兴”这些字眼,神色略微缓和了些。能打仗,能平定叛乱,总算还有点皇帝的样子,不像之前听到的那么完全不堪。

天幕上开始展示宁夏的地图和简单的战事推演。

“哱拜,原是蒙古鞑靼部人,投降明朝后因军功累升至副总兵。此人骁勇善战,但也桀骜不驯。万历二十年,他联合蒙古部落,在宁夏发动叛乱,声势浩大,震动西北。”

“朝廷紧急调兵遣将,而在此次平叛中,有两个名字开始崭露头角,并将在未来几十年深刻影响辽东乃至大明的命运。” 朱及第的声音微微一顿,“那便是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以及他的儿子李如松。”

“李成梁老于兵事,坐镇辽东,稳定后方,并派兵策应。而李如松则被任命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作为前线主将之一,率辽东精锐驰援宁夏。李如松作战勇猛,指挥得当,与其他将领合力,最终攻破宁夏城,哱拜自焚而死,叛乱平定。”

听到这里,朱元璋微微颔首:“这李成梁父子,听起来倒也是知兵善战之辈,能为国平叛,算得上是良将。”

朱棣也暗自思忖:能用蒙古降将,也能平定蒙古降将之乱,这万历朝前期,兵马似乎还算可用。

然而,天幕上紧接着飘过的后世“网友”评论,却让洪武君臣刚刚升起的一丝赞许瞬间凝固。

【“李成梁父子论本事真不差,打仗是一把好手!”】

【“可惜啊,就是太能‘养寇自重’了,辽东那些女真部落,哪个没受过他的‘恩惠’?”】

【“何止是恩惠?简直就是亲手养大了努尔哈赤这头猛虎!没有李成梁的纵容和扶持,努尔哈赤能那么顺利统一建州女真?”】

【“楼上正解!说李成梁是大清的真正奠基人,一点都不过分!”】

【“一手平定哱拜,一手培育大清,李成梁这操作,神了!(笑哭)”】

“养虎为患?”

“大清的真正奠基人?”

这些字眼像一把把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心头!

他们刚刚才听到“大清”取代了大明,此刻就被告知,为大明朝平定叛乱的功臣,竟然就是那个催生了“大清”的罪魁祸首?!

朱棣猛地看向朱元璋,发现他老爹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在朱棣心中升起:这李家人,怎么就跟朱家有仇一般,阴魂不散?!前面有个葬送百万大军的李景隆,这又来了个“养”出心腹大患的李成梁?!

奉天殿的角落,原本因为天幕提及“良将”而稍微松了口气的李善长,在听到“李成梁”、“养虎为患”、“大清奠基人”这些词时,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力气,晃了一晃,差点瘫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