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宿命般的落水疑云(1 / 2)

天幕上,朱及第的表情难得收起了几分戏谑,多了些严肃和神秘。

“老铁们,宁王之乱算是被王阳明先生以雷霆手段摁下去了,可咱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他那波澜起伏的人生剧本,还远没到杀青的时候。而且,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堪称大明皇家最离奇、争议最大的谜案之一,甚至直接给他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那就是,正德皇帝的‘落水门’!”

“话说平定了宁王之乱,又在南京过足了‘大将军’瘾的正德皇帝,终于心满意足地启程返京。”朱及第走到模拟水域旁,“时间是在正德十五年的秋天,地点是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清江浦,也就是今天江苏淮安一带。”

“这位精力过剩的皇帝,在回京的路上也没闲着。某日,他兴致突发,非要自己驾着一艘小船去积水池里捕鱼玩。(朱及第模仿划船、撒网的动作)结果呢,乐极生悲!不知道是操作不当,还是当时风大,或者……干脆就是船太小承载不了真龙天子?总之——船翻了!咱们的‘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噗通一声,掉水里了!”

“身边的侍卫太监们吓得魂飞魄散,七手八脚赶紧把人捞了上来。”朱及第做出捞人的动作,“人是救上来了,表面看也没大事,顶多呛了几口水,受了点惊吓。但谁能想到,正是这看似平常的落水,却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说到这里,朱及第突然顿了顿,目光扫过天幕,仿佛在看向历史的深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而且,老铁们,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正德皇帝落水的地点——清江浦,它紧靠着一个在明朝开国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瓜步渡,或者说,距离当年小明王韩林儿神秘落水殒命的地点,非常之近。”

他并没有深入解释,但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天幕下的洪武朝堂激起了千层浪。

“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脸色瞬间变得极其不自然。这个名字,牵扯到他早年一段不愿多提的往事。韩林儿,名义上是他曾经拥戴的“宋”政权皇帝,后来在瓜步渡渡江时,座船倾覆,溺水而亡……官方说法是意外,但私下里,无数人猜测是他朱元璋授意廖永忠所为,以除去这个政治上的绊脚石。

此刻,听到后世皇帝,居然在几乎同一个地方,以几乎同样的方式落水,朱元璋的心头如同被重锤击中!这难道是……报应?还是某种诡异的宿命轮回?他放在御案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指节有些发白。

徐达、李善长、刘伯温等知晓那段隐秘往事的老臣,也是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刘伯温更是掐指默算,眉头紧锁,喃喃道:“地点如此相近,皆是龙舟倾覆,帝王落水……这……这天意何其难测?!”

朱标、朱棣等皇子虽然对小明王之事知之不详,但看自己父亲和那些老臣骤变的脸色,也明白这其中定有极大的关联和忌讳。一股寒意,悄然在奉天殿前蔓延。难道皇权的更迭,总伴随着这般不可言说的水厄?

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落水之后的朱厚照,起初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很快,他就开始生病了。可能是惊吓,可能是寒气入体,也可能是肺部感染(当时叫‘哮病’)……总之,病情反复发作,时好时坏,身体眼看着就垮了下去。”

“从正德十五年九月落水,拖拖拉拉一直到正德十六年三月,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这位曾经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皇帝,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太医们束手无策,各种药石罔效。最终,在西苑的豹房里,明武宗朱厚照,这位一生追求刺激、行事荒诞不羁的皇帝,龙驭上宾,年仅三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