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好圣孙”废后(2 / 2)

“汉武帝……废后……立子……” 朱元璋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脸色变得异常难看。汉武帝废太子刘据,最终导致巫蛊之祸,牵连数万人,太子身死,国本动摇。这可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老四家的这个“好圣孙”朱瞻基,竟然在继承人问题上,走了汉武帝的老路?

朱及第的讲述并未停留在简单的废立事件上,他进一步揭示了这桩宫闱秘事中更为复杂的层面:“不过,明宣宗朱瞻基的这次废后,与汉武帝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处理得……颇为‘藕断丝连’。被废的胡皇后并没有被赶出皇宫,贬入冷宫,而是仍然被允许居住在宫中,只是不再参与正式的宫廷庆典和公开活动,相当于被软禁在了紫禁城的高墙之内。”

“更微妙的是,”朱及第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秘密,“由于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十分怜惜这位由公公永乐帝亲自选定、且本身并无大过的儿媳胡氏,因此在后宫内部,尤其是在张太后面前,胡氏的实际地位和受到的礼遇,很多时候甚至还在新立的孙皇后之上。这就造成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局面:名义上,孙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在后宫真正的权力核心——太后宫中,那位被废的胡氏却依然保持着一种无形的、甚至更高的影响力。”

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朱元璋的心头。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因为得之不易而被过分溺爱、母亲地位得来不易而可能心存芥蒂、且缺乏祖辈严格教导的幼主,坐在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上。而“大明战神第二季”的标题,更是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大明未来的天空之上。

奉天殿内,鸦雀无声,只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在弥漫。

就在洪武时空的君臣为“好圣孙”身后那隐现的危机而心神不宁之际,在钱塘江边某处僻静的书斋内,却有两人刚刚从巨大的激动与狂喜中稍稍平复下来。

正是施耐庵与罗贯中。

自天幕上朱及第在孙权墓前提及他们师徒二人的名字,并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誉为流传千古、影响力无匹的巨着后,这两位如今尚且名声不显的文人,便如同被巨大的幸福砸晕了一般。

后续天幕所讲的那些帝王将相、宫廷秘闻、甚至律法刑狱,他们几乎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两人时而激动地扼腕,时而开怀畅饮,时而相视大笑,反复咀嚼着后世那极高的评价,只觉得此生抱负得以实现,心血之作能得后人如此认可,夫复何求!

直到此刻,心情稍稍冷却,天幕中“明宣宗”、“废后”等字眼才断断续续地传入他们耳中。两人一时间有些发愣,仿佛大梦初醒,茫然地互相看了一眼。

“方才……那天幕后又说了些什么?”施耐庵捋了捋胡须,努力回想着,却只捕捉到一些零碎的词汇,“好似涉及宫闱之事?”

罗贯中亦是摇头,歉然道:“老师,弟子……弟子方才只顾着欣喜,竟未细听。”他的心思,还沉浸在“三国故事竟能如此影响后世”的震撼与自豪里。

他们错过了关于“大明战神”的可怕预言,错过了关于皇嗣艰难的感慨,也自然对此刻朱元璋等人心中的惊涛骇浪一无所知。于他们而言,天幕仿佛刚刚从一个关于文学不朽的瑰丽梦境,陡然跳转到了一个他们不甚关心、也有些跟不上的朝堂话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