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总之,建文帝的下落,注定将成为永久的谜团。而这场笼罩在胜利之上的大火,不仅烧毁了一座宫殿,也烧出了无数疑问,让永乐皇帝的开局,始终伴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阴影和猜疑。”
天幕上,再一次被放出来的网友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另一个诡异的现象。
【用户“消防意识亟待加强”】调侃道:“说起来,老朱家的皇宫跟火真是有缘啊!应天皇宫被四爷也许是建文自己一把火烧了不算啥,亮点在后头呢!永乐大帝好不容易把北京新皇宫修得漂漂亮亮,结果才住进去还没到半年,永乐十九年吧?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直接让雷劈给烧没了!老爷子差点没气背过去!这还没完,到了他重孙子明英宗正统年间,刚重修好,又烧!后来正德九年,乾清宫又烧得干干净净!嘉靖三十六年,三大殿又又来一次!万历二十五年,坤宁宫、乾清宫再烧!好家伙,大明简直是‘火德’旺得过头了啊!”
这条留言一出,奉天殿下的勋贵百官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许多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人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宏伟的奉天殿穹顶,心里冒出一个大不敬却又无法抑制的念头:难道……这世上真有因果报应?靖难这把火,开了个不好的头?
然而,还没等他们细想,另一位Id为“地理历史不分家”的网友立刻出来“科学辟谣”:
【用户“地理历史不分家”】:“楼上别乱扯什么报应!明明是因为北京这地方气候干燥多风,夏季还闷热,容易起雷火。而故宫的建筑风格又完全仿照南京宫殿,多是木结构,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一旦着火,极易形成燎原之势。这是地理环境和建筑缺陷导致的,跟因果报应没关系!”
眼看“科学派”就要占据上风,又一位唯恐天下不乱的网友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用户“历史的泳池管理员”】:“笑死!就算火灾是巧合,那‘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又怎么解释?!太宗\/成祖朱棣(网友备注:就是他,称呼混乱)的亲孙子宣宗朱瞻基,据说是落水后吓出病死的(注:此为民间传言,非正史记载)?还有那个明武宗朱厚照,掉进水里捞上来就一病不起!最后那个倒霉蛋天启皇帝朱由校,更是直接在宫里划船都能淹死!这一串落水皇帝,总不能都怪北京天气和建筑吧?要我说,根子还在太祖爷这儿!当年龙湾之战后,他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结果船走到瓜步江心就‘意外’沉了……啧啧啧,这开头没开好啊!”
“轰——!”
这条留言宛如一道惊雷,不是在天空,而是在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炸响!
“噗——!”不少正在喝汤饮茶的官员差点一口喷出来。
“嘶!”勋贵队列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知情者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惊恐,齐刷刷地、又飞快地瞥向龙椅的方向,然后立刻死死低下头,恨不得把脑袋塞进地缝里!廖永忠迎驾、瓜步沉船……这是洪武朝初期最为隐秘、最不能提及的禁忌往事!那是陛下内心深处最不愿被人触及的阴暗角落!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脸,瞬间由刚才对儿子败家行为的恼怒,变成了铁青色,进而泛出一种可怕的、近乎杀意的绿!他的手指死死抠着龙椅的扶手,手背上青筋暴起。
这件事,才是他真正最大的逆鳞!远比焚烧皇宫、孙子失踪要严重千百倍!此刻竟被后世之人以如此调侃、轻佻的方式,在天幕之上公之于众!这已不仅是揭短,这简直是要动摇他统治合法性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现在才是洪武十一年!天下初定未久,那些潜在的韩宋旧部、心中仍念着龙凤政权的残余势力,恐怕正要借此机会大肆渲染,兴风作浪了!
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瞬间席卷了朱元璋的全身,也笼罩了整个奉天殿。方才还在讨论火灾报应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只剩下无边的恐惧和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