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声喃喃,仿佛自言自语,却又让周围几个勋贵听得清清楚楚:“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新词……这后世之人说的……若真到了那一步……好像……还真是咱们这帮老伙计或者是咱们的孩子们能干得出来的事……” 一想到未来可能被迫做出的选择,就连这位未来的中山王也感到脊背一阵发凉,那是一种被看穿所有底牌和后路的恐惧。
当然,并非所有武将都能立刻领悟。比如郑国公常茂,就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听着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基本盘”、“博弈”,感觉头大如斗,忍不住嚷嚷道:“不是,等会儿!你们到底在说啥?啥盘?啥代表?咋就破产了?谁跟谁合伙了?说清楚点啊!”
他这嗓门一出,顿时引来不少目光。几位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向皇帝解释的大儒更是投来无奈的一瞥。
常茂还要追问时,旁边的凉国公蓝玉不耐烦了,他一把拉过常茂,用他那特有的、混不吝的腔调,言简意赅地打了个比方:
“蠢货!这有啥不明白的?打个比方!咱们一帮老兄弟,跟着老爷子(指朱元璋)合伙打下偌大一份家业!现在老爷子不在了,本该是他大儿子(朱标)接班,结果他大儿子也没了,换了他孙子(朱允炆)继承产业!”
蓝玉的声音不小,引得周围人都竖起了耳朵。
“可这孙子觉得咱们这帮跟着他爷爷打天下的老叔叔们不听话,碍事!就想把咱们都踹开,另外找了一帮只会耍嘴皮子的新伙计(指南方文臣)来管事,还要削咱们的权,断咱们的财路!”
“那你说咱们能乐意吗?肯定不乐意啊!正好,老爷子的老四儿(朱棣)也不服他这大侄子,也觉得憋屈!”
“那咋办?咱就干脆联合老四,一起动手,把他孙子掀翻,换老四来当这个家!就这么简单!懂了吗?!”
蓝玉这一番粗暴直接、毫无文饰却又一针见血的比喻,瞬间让常茂“哦!!!”了一声,恍然大悟,一拍大腿:“早这么说不就完了!绕那么大圈子!原来是这么回事!”
岂止是常茂,周围许多原本还有些迷糊的勋贵们,甚至一些文官,在听了蓝玉这“话糙理不糙”的解释后,都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蓝玉的话粗鄙不堪,将一场皇权更迭形容得像黑帮抢地盘,但其核心逻辑,竟与后世网友那复杂精密的分析,诡异地重合了。
奉天殿前,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同时进行着:大儒们在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地进行学术翻译;而勋贵们则凭借本能和经验,直接触及了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权力本质。
朱元璋高踞龙椅,冷眼看着台下这截然不同的两幅景象,听着蓝玉那大逆不道却又无比透彻的比喻,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心中的波澜,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