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戌时三刻(晚间七点半),天幕如期而至,光华再临。历经昨日的“勿伤吾叔”之辩,整个大明对此更是翘首以盼,不知这神秘天幕今夜又将揭露何等惊世秘辛。
奉天殿内,气氛比昨日更为凝重的。朱元璋端坐龙椅,目光如电,扫视着殿下的儿子们,尤其是燕王朱棣。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预感到今晚的话题恐怕更不轻松。
天幕上,朱及第的身影浮现,他开门见山,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各位老铁,咱们的‘大明皇家奇案永乐快乐曲’今日迎来第九弹!今天咱们不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来聊一聊永乐大帝朱棣陛下的……家务事。”
“众所周知,”朱及第继续说道,“在靖难之役中,燕王世子朱高炽与其母燕王妃徐氏镇守北平大本营,稳住了后方。而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则追随父亲驰骋沙场,尤其是朱高煦,勇猛无匹,屡次在危难中救父,比如东昌之战,可谓战功赫赫。军中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唐太宗李世民!”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朱棣脸色微变,而朱元璋的眉头已经紧紧锁起。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引导性:“那么问题来了,有李世民的比喻,那谁是李建成呢?很自然,留守后方、体胖、性情更似其伯父太子朱标、建文帝朱允炆(意指宽仁但或被认为柔弱)的世子朱高炽,就被一些人暗地里对号入座了。而且,据说因为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性格也不似朱棣那般英武果决,所以朱棣本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个长子。”
“嗡……”奉天殿下一片哗然。这个比喻太毒辣,也太容易引发联想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之后发生了什么?玄武门之变!
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冰冷的刀锋般剐向朱棣,从牙缝里挤出声音:“老四!好啊,真是咱的好儿子!难道我大明来一次靖难之役还不够,你还打算给咱、给后世子孙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你真是做了个好榜样!”这话语中的怒火和失望,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骤降了几分。
朱棣头皮发麻,立刻躬身:“父皇!此乃后世妄言,儿臣万万不敢!高炽、高煦皆是儿臣未来的骨肉,岂会……”
就在朱棣急于辩解,朱元璋怒不可遏之际,天幕上的朱及第话锋一转: “当然啦,面对这种局面,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首席谋士方孝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就想出了一条离间计。”
天幕上出现了模拟画面,一队朝廷使者带着诏书秘密北上。“他们派人暗中前往北平,找到世子朱高炽,许诺只要他归顺朝廷,就立刻册封他为燕王,将他父亲的爵位和封地直接给他!这诱惑不可谓不大。”
奉天殿内众人屏息,都在想朱高炽会如何抉择。是趁机夺取王位,还是……
“然而,”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赞赏,“咱们这位胖胖的世子殿下,做出了一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应——他甚至连使者和诏书都没接见,直接派人将朝廷使者连同那封充满诱惑的诏书,原封不动地、以最快的速度押送给了前线的父亲朱棣!这一下,不仅彻底粉碎了建文帝的离间计,更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绝无二心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