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燕王到底去没去济南(2 / 2)

【网友‘永乐黑’】:“这还用问?肯定是朱老四后来修改实录,把自己包装成一直冲锋在前、无所不能的样子呗!他干这事又不是第一次了!济南久攻不下多丢人啊,必须模糊处理!”

两派网友吵得不可开交,引经据典,互相攻讦,比战场还热闹。

天幕下的洪武君臣们,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争吵场面,表情都变得十分玩味。

朱元璋摸着下巴,冷哼一声:“修改实录?哼,老四要真干出这事,咱一点不奇怪!咱估计晋王那个劝降乃尔不花之功就是他抢了.....” 他对自己这个儿子的好面子和有手段,已经有了深刻认知。

朱标微微皱眉,他更愿意相信弟弟是亲临战场的,但内心又隐隐觉得网友说的“坐镇后方”更符合常理。

徐达沉吟片刻,对身边的李善长低声道:“以用兵常理度之,刚经历白沟河那般大战,主帅确需时间稳定军心、消化战果。但以燕王用兵喜行险招、好亲自冲阵的风格……也未必不会急袭济南。两说皆有可能。”

李善长点头:“然也。关键在于,后世为何对此争论不休?若实录记载清晰,何来如此多争议?”

这话点醒了众人。是啊,如果朱棣真的光明正大地在济南城下吃了瘪,实录大可记载“攻城不克,引还”,虽不好看,但也正常。为何会留下一个模糊不清、让后人争论的尾巴?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了。

常茂咧着嘴,大大咧咧地说道:“这有啥好吵的?肯定是去了,然后被打得灰头土脸,没打下来,觉得丢人,后来就让写史的把那一段给改了呗!要么干脆写成没去,要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肯定是这样!”

耿炳文也喃喃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更善战者,懂得如何书写自己的赫赫之功啊……” 这话里的意味,深长。

几乎所有的勋贵大臣,在内心都达成了一个共识:燕王朱棣九成九是亲自到了济南城下,并且在铁铉手里吃了大亏!只不过因为他后来成了皇帝,为了维护自身“战无不胜”的光辉形象,刻意模糊甚至修改了这段不光彩的记录。

他们宁可相信是朱棣修改了历史,也不相信那些玄乎的“大风”和模糊的记载。

朱棣本人趴在地上,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未来那个自己,看来不仅是能打,这粉饰太平、修改历史的功夫,也是一流啊……这皇帝当得,真累。

天幕上的朱及第看着吵翻天的弹幕,嘿嘿一笑:“看来这又是一桩无头公案了。好了,评论区时间结束,咱们继续往下讲。济南久攻不下,然而就在此时,朱棣的后路受到了攻击......

悬念再起,但所有人的心思,还停留在那个“到底去没去济南”的谜团上,对朱棣“永乐大帝”光环下的另一面,有了更复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