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济南城的坚守(2 / 2)

“此刻,燕王大军一路接收着李景隆留下的‘丰厚的见面礼’,几乎是兵不血刃、粮草自足地,就推进到了济南城下。所有人都以为,济南这座富庶的坚城和城内无数的粮草,又将毫无悬念地落入燕王手中。”

就在奉天殿前以及整个大明的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快乐送人头”之旅将以燕王轻松接收济南而告终时,天幕上朱及第的语气陡然一变,变得严肃而凝重起来:

“然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总会在你以为必然如此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建文朝廷虽然被‘建文四傻’还有李景隆这个大将军搞得乌烟瘴气,忠奸不分,但华夏大地,从不乏忠义之士,不缺铁骨铮铮的脊梁!”

“就在李景隆弃城逃跑、济南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文官打扮、面容坚毅的官员形象。

“他,就是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一个名字注定要镌刻在济南城历史上的忠臣!”

“铁铉没有逃跑,没有投降!他立刻找到了同样忠勇的将领盛镛,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利用李景隆‘留下’的充足粮草和军械,迅速稳定人心,招募城中壮丁,收拢朝廷溃兵,重新组织起了济南城的防御!”

“于是,”朱及第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在济南这座古城之下,一场真正的、毫无水分的、惨烈无比的攻防战——打响了!”

“燕王朱棣遭遇到了他起兵以来,最顽强、最棘手、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铁铉和盛镛,用他们的忠勇和智慧,告诉朱棣,也告诉天下人:不是所有明朝的官员,都会像李景隆那样!大明,还有不肯弯曲的脊梁!”

画面仿佛变得沉重,金戈铁马之声隐约可闻。

奉天殿前的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肃然起来。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铁铉……咱记下这个名字了。是好臣子!”

朱标也面露欣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国有义士,幸甚!”

李善长、徐达更是神情严肃,作为开国功臣,他们敬重真正的对手和勇士。

常茂也收起了嬉皮笑脸,咂咂嘴:“这才像话嘛!老是李景隆那套,俺老常看得都腻歪了!真刀真枪干他娘的一场,才痛快!”

李文忠复杂地叹了口气,既有对铁铉的敬佩,也有一丝莫名的解脱——终于有个正常人出来打仗了,再让景隆这么玩下去,他李家真要成千古笑柄了。

天幕下的气氛,从之前的戏谑荒唐,瞬间转变为一种对忠勇的敬意和对接下来真正战事的期待。

济南,将成为“永乐快乐曲”中一个沉重而悲壮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