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到底是谁的功劳(1 / 2)

天幕上,朱及第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刚才抛出的“社死”炸弹有多大威力,还很自然地拍了拍手,总结道:

“好啦,刚才咱们聊的这个呢,就是《大明皇家奇案录之永乐快乐曲》第一弹:揭秘朱棣的子女为何全部诞生于洪武十九年之前!”

“噗——!”

底下刚刚稍微平复一点的众人,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和憋笑。还“永乐快乐曲”?这后世小子起名真是缺了大德了!这哪是快乐,这分明是给永乐大帝处刑啊!

而站在前方的朱元璋、马皇后,以及人群中的魏国公徐达,这三家长辈的脸色同时微微一变,心里咯噔一下。

洪武十九年之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洪武十八年开始,他们的儿子\/女婿……就可能……不行了?

老朱的脸皮抽搐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依旧面红耳赤、恨不得原地消失的四儿子,眼神里第一次除了恼怒,还掺杂进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同情?老四这娃,以后瞧着风光,背地里这么惨?

马皇后则是轻轻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了一眼偏殿方向,担心着徐家丫头未来的幸福。

徐达更是眉头紧锁,拳头捏了又松。他娘的!老子出生入死挣来的国公之位,宝贝闺女嫁过去,未来姑爷竟是这般光景?这……这找谁说理去!

天幕上的朱及第显然没打算深入探讨这个“悲伤”的话题,话锋一转:

“至于洪武十八年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种……呃,状况,我们目前史料匮乏,不得而知。不过呢,按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燕王朱棣是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的。而他早期最有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晋王、燕王二位殿下,奉命随同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出征漠北,讨伐北元残余!”

“傅友德?”底下队列里的颍国公本人一个激灵,脖子一缩,心里暗暗叫苦:“咋还有我的事儿?带皇子出征这活儿果然是天底下最难的差事!功劳是皇子的,黑锅是自己的!以后这等事,能推必须推!”

正当傅友德暗自嘀咕时,天幕上异变突起!

只见一行闪着金光的大字(后世称为“打赏飘红”)猛地从光幕上方划过,格外醒目:

【网友‘爱历史的螺丝钉’打赏飞船x1并留言:Up主更正一个错误!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朱高爔出生于其32岁时,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只是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也正是在这两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他随傅友德出征时成功迫降了北元太尉乃尔不花!】

“洪武二十五年?”这下轮到傅友德楞神了,“如果说朱棣最后一个儿子是洪武二十五年生的,那么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怀上的,那么洪武二十三年这次军事行动,燕王朱棣回来后一切都很正常,应该跟我无关,只是我咋去跟人解释,这一解释岂不是向大家重复燕王朱棣在洪武二十五年后那啥了吗?看来我也比窦娥还冤!!!”

还没等众人消化这个新信息,又一行更加刺眼的金色飘红猛地窜了出来,带着明显的火药味:

【网友‘晋王才是真战神’打赏航母x1并留言:错误!再更正前面那个螺丝钉的错误!劝降乃尔不花的功劳是我太原晋王朱棡的!与燕王朱棣无关!勿cue!】

静!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唰”地一下,从面红耳赤的燕王朱棣身上,猛地转向了旁边一脸愕然的晋王朱棡!

朱棡自己都懵了,张着嘴,指着自己的鼻子,看看天幕,又看看身旁脸色瞬间黑如锅底的四弟,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乃尔不花?我干的?我怎么不知道我以后这么牛逼?

天幕之上,因为这两条截然相反、且都带着“重金打赏”的飘红,瞬间炸开了锅!

光幕右侧,代表实时评论的区域,文字如同瀑布般疯狂刷新滚动:

“支持晋王!晋王府史料明明记载是晋王主功!”

“放屁!《明太宗实录》白纸黑字写的是燕王奇谋!”

“呵呵,永乐朝修的史你也信?晋王死的早,没法说话是吧?”

“就是!朱老四抢侄子皇位,抢哥哥功劳,传统技能了!”

“燕王粉滚粗!晋王殿下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