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正月十八,晚七点半。
天幕准时亮起,分毫不差。
光幕中,那个阴魂不散的朱及第这次换了造型,手里居然慢悠悠地摇着一把洁白的羽毛扇子,配上他那张故作高深的脸,怎么看怎么别扭。
“娘的!”龙椅上的朱元璋一看就火大,低声骂了一句,“这厮……这厮是学那周瑜?扮什么儒将!还是个短命鬼的样儿!”(注:此时《三国演义》尚在创作中,民间更流行三国平话,周瑜形象并非完全负面,但“短命”是已知的。)
底下大臣们面面相觑,觉得这比喻好像有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没人知道,朱及第其实想s的是算无遗策的诸葛武侯。
天幕才不管底下人怎么想,摇着扇子就开讲了:
“书接上回。话说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龙驭上宾之后,应天城里可是留下了几道让人琢磨不透的遗旨。”
“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严令所有已经就藩的亲王——注意,是所有!——一律不许返回京师奔丧!就连那位已经快马加鞭赶到淮河边的燕王朱棣,接到这道圣旨后,也只能对着应天方向嚎啕大哭一场,然后……乖乖地原路返回北平。”
不许回京奔丧?!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一片哗然。孝道大于天!父亲死了,儿子居然不能回来送终?这还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吗?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铁青,虽然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自己死后居然下了这么一道混账命令,还是气得肝疼。他几乎是咬着后槽牙低吼:“假的!肯定是假的!是吕氏那个毒妇!怕咱的儿子们回来,她和她那个好儿子压不住场面!”
他已经完全被天幕带偏了节奏,认定了吕氏就是吕雉、武则天一流,根本不去想,在接连失去长孙、太子、皇后的打击下,年老的自己或许真的会出于对幼孙江山的担忧,狠心下令阻止那些可能拥兵自重的年长儿子回京。
“只是……”老朱心里又闪过一丝疑虑,“咱都用符召急令老四回来了,如果真想让他摄政辅佐允炆……又何必拦着他进京?难道……咱最后真的改了主意,属意老四?”
这个念头让他心烦意乱。
天幕上的朱及第扇子摇得不紧不慢,继续投掷深水炸弹:
“不过,燕王朱棣这次南下,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是带着王妃徐氏,以及他与燕王妃亲生的三个儿子——世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一同启程的。”
“如今,燕王夫妇被一纸诏令逼回了北平,但他的三个儿子,却被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以‘代父尽孝,为太祖守陵’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留在了应天府。”
扣下了!把儿子扣下了!
这操作,底下的人太熟了!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留人质吗?!用三个侄子,来牵制远在北平、手握重兵的燕王!
朱棣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其难看,拳头下意识地攥紧。未来的自己,竟然落得如此境地?连儿子都保不住?
徐妙云在偏殿听得也是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抚了一下自己的小腹。此时她还没有儿子,肚子里那才三个月的孩子如果是儿子估计就是天幕上所提到的世子朱高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