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2 / 2)

“噗……”有人差点没忍住笑出声,赶紧捂住嘴。晋王朱棡此刻的脸,比旁边的周王还要精彩。

“反而是……”天幕的声音在这里突然卡顿了一下,某个明显的称谓像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抹掉了,只留下一段诡异的空白,“……朱棣后代并不多而且命都不长。所以啊,也不能说所有人都好有好报,对吧?”

这欲言又止,更是勾起了无数猜测。谁?谁.....朱棣后代不多还短命?朱棣前面为什么不加燕王这个称号......这同样是一个令人遐想的表达方式。

“好了,题外话不多说,咱们言归正传。”天幕把话题拉了回来,“周王朱橚看到大哥这副模样,眼泪唰就下来了。太子朱标见到自己这个没啥心机的弟弟,总算找到了能吐苦水的人。”

天幕的声音模仿起太子朱标那疲惫又无奈的语调:

“就听朱标对他弟弟说:‘老五啊,老爷子这些年,就差拿我当驴使了!从古至今,你瞧瞧,哪个太子比我更累?咱大明这江山,一万斤的重担,老爷子甩手就让我挑了九千斤!快把你大哥我压趴下喽!’”

“噗嗤……”

天幕下,本来脸色阴沉的朱元璋,听到儿子这夸张的抱怨,反而气笑了,摇了摇头。

他跟别的皇帝不一样,他就怕太子威望不够,压不住李善长、徐达那帮骄兵悍将,所以可着劲地给太子加担子,放权力。而太子朱标也孝顺,从来都是任劳任怨,爷俩配合默契。这抱怨听着,反倒有几分父子间的亲昵。

天幕上的声音又一变,模仿起周王朱橚那带着哭腔和埋怨的口吻:

“周王朱橚一听就更来气了,接着他大哥的话头就说:‘这也怨咱家老爷子!你说说,不就因为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那个货色儿闹谋反吗?他老人家连中书省都给裁了,还发誓不设宰相,最后六部的重担都压在了大哥你的肩上......’”

天幕上,朱吉棣模仿周王朱橚

“胡惟庸谋反?!”

这五个字,如同九天霹雳,毫无预兆地、结结实实地炸响在奉天殿上空!

那天幕上朱吉棣的声音或许还带着点开玩笑的调侃语气,但传到天幕之下,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充满了血腥和毁灭的味道!

“啪嚓!”

一声脆响!

左丞相胡惟庸本人,如同被无形的重锤迎面击中,脸上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眼睛瞪得几乎裂开,腿一软,“噗通”一屁股就瘫坐在了冰冷的地砖上,浑身筛糠般抖了起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靠近朱皇帝、马皇后、太子朱标,御阶的韩国公李善长,手猛地一抖,指尖一滑,“哐当”一声,将身旁小几上的茶杯再次摔得粉碎!茶水溅湿了他的袍角,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猛地抬头,脸色灰败,难以置信地望向天空,又惊骇地瞥向瘫倒在地的胡惟庸。

整个奉天殿前,时间仿佛凝固了。

文武百官、勋贵宗亲,所有人的动作、表情都僵在原地,只有那几个字在耳边反复回荡,震得人魂飞魄散。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