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逐渐成长的杨林!(2 / 2)

陈默看出了他的顾虑,鼓励地笑了笑:“别担心,这里就我们两个。放心大胆地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怕说错。这只是我们内部的讨论。”

得到陈默的鼓励,杨林深吸了一口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重新变得专注起来。

杨林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语速逐渐加快,显示出他确实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陈董,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个项目,也就是那个垂直领域的知识付费社区。”

杨林首先明确了自己的选择,然后开始解释原因:

“第一个SaaS平台,市场确实很大,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巨头环伺,技术壁垒在我看来并不算太高,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虽然团队技术背景不错,但营销和销售能力存疑,短期很难看到爆发性增长,需要持续烧钱培育市场。”

“而第二个知识付费社区,虽然领域相对垂直小众,但正因为如此,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可能会非常高。”

“它的模式轻,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形成口碑效应和社区壁垒。只要运营得当,抓住了核心用户的需求,盈利路径更清晰。”

杨林一边说,一边从手边的文件夹里拿出几张他自己整理的图表和数据,指着上面的曲线和数字继续说道:

“根据我收集的类似平台数据和用户调研反馈,如果团队执行能力强,内容质量有保障,我认为在一年内实现盈亏平衡是可能的。”

“三到五年内,如果能成功扩展到相邻领域,形成品牌效应,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0%以上。至于预估收益率……”

杨林顿了顿,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但基于数据的范围:“保守估计,如果项目成功,三到五年后退出,内部收益率(IRR)有机会达到30%-40%。当然,这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初步模型推算,存在很大变数。”

陈默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看着杨林因为专注而发亮的眼睛,看着他引用的数据和逻辑链条,心中微微点头。

杨林的判断和他内心的初步倾向基本一致。

更难得的是,杨林不仅做出了选择,还给出了相对量化的分析和风险评估,这对于一个还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等杨林全部说完,略带紧张地看着自己时,陈默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分析得很不错,杨林。”

陈默肯定道,“逻辑清晰,数据支撑也做得越来越到位了。尤其是对第二个项目社区壁垒和盈利路径的看法,很有见地。”

陈默拿起那份关于知识付费社区的文件,用手指点了点:“这个项目,可以通知项目组,启动进一步的详细尽调,重点关注他们的内容质量控制机制和核心用户的真实反馈。如果尽调结果理想,可以考虑进行小额的种子轮投资。”

“是,陈董!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