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流民(1 / 2)

初冬的京城,寒风已带着刺骨的凛冽。杨映溪的身影站在自家酒楼的二楼的窗前,望着街道上渐渐增多的人群。他们衣衫褴褛,面色饥黄,眼中带着对严冬的恐惧和对生计的绝望。

“东家,这几日从晋城方向来的流民越来越多了。”掌柜老周站在她身后,语气沉重。

杨映溪转身,一身青色长袍衬得她身姿挺拔。这些年她以秦歌的身份,借助摄政王的庇护,在整个大虞朝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络。

“晋城秋收前那两场冰雹,毁了多少庄稼?”她问的平静,但心中却在为这个时代的平民哀叹。在这个时代,一场简单的天灾就足以让半城百姓流离失所。

“十之七八。”老周叹息,“这些流民原本指望秋收后能有些存粮过冬,如今希望破灭,只好往京城涌来,期盼靠着乞讨能勉强度过寒冬,来年再返回原籍。”

杨映溪眉头微蹙。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以这个时代的救灾能力,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民潮。寒冬才刚开始,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冻死饿死者将不计其数。

“备车,我要去见王爷。”

半个时辰后,杨映溪的马车停在了摄政王府前。门卫见是秦公子的车驾,连忙开门相迎。这些年来,秦歌是摄政王府的常客,外面的人都认为秦歌只是为摄政王打理产业的管事,但王府内的都知道,秦歌可是王爷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萧墨玄正在书房批阅奏折,听闻秦歌到访,立即命人请入。他抬头看向走进来的杨映溪,眼中是不加掩饰的欣赏。

“秦公子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萧墨玄放下笔问道。

杨映溪行了一礼:“王爷,不知是否有奏折上报京城近日流民数量激增的事?

萧墨玄闻言神色凝重,“已经有御史上奏了,朝廷已经安排了赈灾事项,但是近日流民数量渐多,赈灾款够不够先不说,寒冬将至,流民无遮风挡寒之所,一场寒冬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王爷,草民有一物,或可解燃眉之急。”

杨映溪从袖中取出两块黑乎乎的物事,放在书桌上。这两个东西,一个圆圆扁扁的,一个满是窟窿眼的柱状。萧墨玄拿起那物,仔细端详:

“这是何物?”

“回禀王爷,这是煤饼和蜂窝煤!”杨映溪指着两块东西解释道,

“王爷去年不是赏了我一块地嘛,那里挖出来煤石,只是质量不好,但是我那里的工人发现将那里的煤石碎与咱们京郊特有的黄黏土混合,制成煤饼或蜂窝煤后,不但耐烧且价格低廉,比木炭经久得多。很适合平民家庭冬天取暖用!”

萧墨玄眼中闪过惊奇:“煤石?那不是有毒气吗?前朝曾有人因在密闭空间烧煤石而丧命。”

杨映溪微微一笑:“王爷顾虑的是。单独燃烧煤石确实会产生毒气,但我这煤饼是经过改良的,且需配合特制炉具使用,可保安全。”

她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铁制炉具图纸,“这是配套的‘蜂窝煤炉’,设计巧妙,既能保暖,又不会中毒。”

萧墨玄接过图纸,越看越觉精妙:“秦公子果然奇思妙想。只是这煤饼制作成本如何?流民怕是无力购买。”

“成本极低,一斤煤饼的造价不及木炭三分之一。”杨映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