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杨映溪的弟弟给自己改了姓,跟姐姐姓秦,改名为秦朗!家里人见他坚持也就随他自己的心意!因为弟弟坚持要做姐姐的左右手,所以这三年他除了上学,外祖父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悉心培养,恨不能把毕生的行商的经验都传授给他。
五日后,外祖张家的商船终于带着满船的货物回来了。杨映溪本来要去码头接船,但因为有事绊住了,母亲也说码头上人多手杂的万一冲撞了不好,等货物搬进仓库再去看也不迟,她才作罢。
杨映溪虽被母亲劝住未亲至码头,但心早已飞了过去。她站在外祖家临港别院的高楼上,远远望着那一片繁忙景象,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窗棂。
三年筹划,许多计划的推进都卡在材料匮乏上,橡胶和耐旱高产的粮食作物,是她构建未来蓝图中不可或缺的拼图。
直到午后,大表哥张允晟才风尘仆仆却又满面红光地回到府中,身后跟着几个小心翼翼抬着箱笼的仆役。
“表妹!幸不辱命!”张允晟声音洪亮,带着航海人特有的爽朗,“你要的东西,找是找到了,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还另得了些新奇玩意,你看看可有用处!”
箱子被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灰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块状物,带着一种独特的弹性,还夹杂着一些凝固的乳白色汁液。杨映溪眼睛一亮,拿起一块轻轻一捏——是它,橡胶!虽然还是原始状态,但这无疑是突破性的发现!
“表妹说的这‘橡胶’,出自一种树,当地的土着人称其为‘泪胶’,割开树皮便会流出这白色汁液,凝固后便是这般模样。我们按你说的,试着收集了些凝固的汁液和树苗,但是咱们这里气候和各方面条件差别太大,不一定能种植成功。”张允晟介绍道。
“太好了!表哥辛苦了!没关系,只要有了根苗,总会有成功的希望。”杨映溪难掩激动。有了橡胶,许多密封、减震、乃至未来的动力传输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希望,其应用前景无可限量。
接着是几个装着种子的布袋。张允晟解开其中一个,露出里面红褐色或黄褐色、大小不一的块根,“这便是你画上的‘红薯’,当地人多有种植,耐贫瘠,产量极高,生熟皆可食。”他又打开另一个袋子,里面是金灿灿、排列整齐的颗粒种子,“此外,我还意外的从一个红毛鬼那里得来了个东西,他们称之为‘玉麦’,秆极高,结穗如棒,籽粒便是如此,亦可作粮食。我见其新奇,便也换了些回来。”
玉米!这可是意外之喜啊,在她的记忆里,玉米的原产地好像在美洲,她原想着大虞朝的航海能力还到不了这么远的地方,但没想到老天居然送到她面前来了!
杨映溪心中又是一阵狂喜。红薯和玉米,这两样高产作物的引入,对于这个时代农业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能活人无数,更是未来稳定民心、积累实力的重要基石。
“表哥,此二物,尤其是这红薯和玉麦,乃无价之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杨映溪郑重说道,“那些橡胶种子和样本也极其重要。船上可还有更多?”
“有!都已妥善保管入库。种子数量不少,足够试种。橡胶原液和块料也收了不少,只是远洋航行,保存不易,部分已有损毁。”张允晟答道。
“无妨,有便是成功的第一步!”杨映溪笑容灿烂,“表哥此次立下大功了!就凭这些东西,我一定咱家请个爵位回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