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246章 坚守·岁月见证.5. [无畏]真金的证明

第246章 坚守·岁月见证.5. [无畏]真金的证明(1 / 2)

5. [无畏]真金的证明

决心既下,便再无犹豫。江静云没有立刻冲动地跑去审查小组,她知道,在这种敏感时期,空口无凭的证言毫无力量,甚至可能引火烧身。她需要最确凿、最无法辩驳的证据。而证据,就沉睡在库房深处那个编号 ZK-4905-01 的档案盒里。

她没有选择人迹罕至的深夜,那反而显得鬼祟。而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库房里同事们都在各自忙碌时,她像进行一项极其普通的调阅工作一样,平静地走向那个特定的档案架。她的心跳得有些快,但步伐稳健,表情如常。她取出钥匙——这把钥匙她一直随身携带,从未离身——打开了那个存放重要档案索引和部分核心资料抽屉的锁,从中取出了 ZK-4905-01 的登记卡和调阅单,按照规范流程,一丝不苟地填写了事由:“核实特定历史时期相关人员信息”。

然后,她走到那个熟悉的架位前,踮起脚,将那个深紫色的檀木匣取了下来。入手依旧是那份熟悉的沉甸甸的感觉。她没有在库房内打开,而是捧着它,走向李主任的办公室。这件事,必须让直属领导知晓。

李主任看到她捧着这个他虽未亲眼见过、却隐约知道其特殊存在的木匣进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变得凝重。他挥手示意正要进来汇报工作的另一名下属稍等,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静云,这是……”李主任的目光落在檀木匣上。

“主任,”江静云将木匣轻轻放在办公桌上,声音清晰而平静,“这是原‘长安小组’的核心密档。现在,吴忠友同志因为历史问题受到审查,我认为这里面有能够证明他起义真实性、功绩以及组织对他最终评价的关键记录。我请求,允许我调阅其中相关部分,并以此为依据,向审查小组提供证明。”

李主任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当然知道吴忠友的事,也知道当前的风向。江静云此举,无疑是有风险的。

“静云,你想清楚了吗?”李主任的声音很低沉,“这个时候,出面为一个有‘历史问题’的人作证,而且动用的是这样一份敏感档案……”

“我想清楚了,主任。”江静云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吴忠友的起义,是经过‘长安小组’严密考察、并由组织确认的。他的功绩,白纸黑字记录在案,陆明远同志亲自核实。也是后来得到组织认可和肯定,并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的。如果我们这些知情者、这些掌握着真相的人,因为畏惧风险而选择沉默,那才是对历史、对同志最大的不负责,也违背了我们档案工作‘存史资政、秉笔直书’的原则。真金不怕火炼,我相信这份档案能说明一切。”

她的语气并不激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基于事实的绝对自信。

李主任看着她,看着这个平日里沉静如水、此刻却目光如炬的下属,终于缓缓点了点头。“好。你按程序办理。需要馆里出具什么手续,我来协调。” 他选择了相信她的判断,也选择了承担随之可能而来的责任。

江静云感激地看了李主任一眼,然后,就在李主任的见证下,她郑重地打开了那个尘封十余年的檀木匣。

匣盖开启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淡淡墨香和岁月沉淀的气息弥漫开来。里面,是码放整齐的、各式各样的纸页。江静云没有去翻动其他,她的目标明确。她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记录着牺牲战友事迹、饱含血泪的页面,精准地找到了关于吴忠友(代号“清溪”)的部分。

那是陆明远的笔迹。纸张已经泛黄,但墨迹依旧清晰。上面详细记录了赵致远对吴忠友心理状态、政治倾向的分析判断;记录了白曼琳与吴忠友接触、建立信任的过程;记录了陆明远和赵致远最终与吴忠友摊牌、吴忠友入党宣誓并交出“黄河防线”薄弱点情报、以及后续多次提供有价值信息(包括“长庚计划”线索)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最后,是陆明远亲笔写下的结论性评价:“吴忠友同志,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其所提供情报价值巨大,经受了考验,可信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