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留学归来,才华横溢,用心理学知识一次次瓦解敌人心理防线,为小组立下汗马功劳的赵致远?那个总是冷静分析、条理清晰的“琴师”?
无数的画面在他脑海中飞速闪回:赵致远主动申请接近叶莲舟和吴忠友;他在会议上冷静地分析内部有鬼;他提交的那份逻辑严密、几乎无懈可击的行踪报告……这一切,此刻看来,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是为了获取信任?是为了引导调查方向?还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出这致命一击?
巨大的震惊和背叛感如同海啸般席卷了他。他几乎要立刻冲出去,将赵致远控制起来。
但,就在他的手触碰到门把手的那一刻,一种刻入骨髓的职业本能,让他硬生生停住了。
太巧了。
这一切,都太巧了。
就在他筛查陷入僵局,内部信任濒临崩溃的关头,如此“确凿”的证据,就这么“恰到好处”地通过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渠道,送到了他的面前。像是有人知道他的困境,特意送来的“答案”。
是徐远舟吗?
这是他的一石二鸟之计?既保护了真正的“影子”(如果赵致远不是的话),又利用这伪造的证据,诱使他陆明远亲手除掉小组里最擅长心理分析、最具洞察力的核心成员,从而彻底瓦解小组的战斗力?
还是说……赵致远真的就是那个“影子”?这些照片,只是徐远舟在真相即将暴露前,用来扰乱视听的烟雾弹,或者是对赵致远失去利用价值后的抛弃与灭口?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信任的基石已经粉碎,任何证据都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陆明远缓缓收回手,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剧烈地喘息着。他看着那几张摊在桌上的照片,眼神里充满了痛苦、挣扎和极度的疲惫。他不能轻易相信,也不敢轻易否定。
如果这是徐远舟的毒计,那他一旦对赵致远采取行动,就正中了敌人的下怀,小组将不攻自破。
如果赵致远真的是“影子”,那他此刻的迟疑,就是将剩下的同志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这是一个两难的绝境。无论选择相信还是不信,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他必须做出抉择。一个无比痛苦,可能关乎所有人生死的抉择。
他将照片小心翼翼地收进贴身的口袋,那薄薄的几张纸片,此刻却像烙铁一样烫着他的胸口。他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静,然后推开门,走出了暗室。
外面,筛查带来的紧张气氛依旧弥漫。赵致远正坐在角落,低头看着一本厚厚的书,神态看似专注,但微微紧绷的肩线,是否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陆明远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复杂难明。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那个真正的“影子”看在眼里,汇报给徐远舟。
他必须演一场戏。一场给所有人看,尤其是给那个隐藏的“影子”看的戏。
一场关于信任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