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200章 隐患与伏笔.12.信任的裂痕

第200章 隐患与伏笔.12.信任的裂痕(2 / 2)

夜深人静,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灯光将他疲惫的身影拉得很长。桌上摊开着古城地图、人员名单、事件时间线……所有线索似乎都纠缠在一起,指向一个模糊而危险的阴影,却又在即将清晰的瞬间消散。他回想起重建“长安小组”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牺牲的战友,那些艰难获取的胜利,以及眼前这群生死与共的同志。

他绝对信任他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赵致远的智慧,江静云的坚韧,雷万山的忠诚,还是吴忠友的勇气。然而,正是这份绝对的信任,与眼前这无法解释的“失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折磨着他的神经。

一种可怕的、他极力抗拒的可能性,如同黑暗中滋生的毒蔓,悄然缠绕上他的心头:如果问题不是出在忠诚上,而是出在……某种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方式”上?如果敌人窥破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他们这个核心圈子某种固有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思维或行动模式?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因为它意味着,信任本身,可能正成为被利用的弱点。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着。最终,他写下了几个名字:赵致远、江静云、雷万山、吴忠友、王科长……他的目光在这些熟悉的名字上缓缓移动,回忆着每一次决策,每一次信息共享,每一次行动配合。

他的笔尖,最终在“赵致远”三个字上,停留了最久。

并非怀疑。恰恰相反,是因为赵致远在整个“清溪”行动和后续策反工作中,扮演了太过关键的角色,接触了太多核心的机密,也与吴忠友建立了最深的私人联系。如果敌人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吴忠友,或者意图破坏的就是这条最重要的内线,那么赵致远无疑是链条上最醒目的一环。他太突出,太成功,也因此,可能最早被敌人的瞄准镜锁定。

这不是基于证据的判断,而是基于处境的风险评估。是一种领导者被迫进行的、冷酷而痛苦的权衡。

陆明远深吸一口气,将那张纸揉成一团,扔进了脚边的炭盆。橘红色的火苗蹿起,迅速将纸张吞噬,化为灰烬。

他知道,筛查可以告一段落,周文达事件可以画上句号。但信任的裂痕一旦产生,便难以弥合。它不会因为一次“清白”的结论而消失,只会在下一次意外发生时,变得更加深刻。

他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涌入。远处,古城的轮廓在夜色中沉默着,仿佛蕴藏着无数秘密。内部的问题并未解决,只是被暂时压下。而外部,徐远舟和他代表的势力,绝不会因为一次“壁虎”的摧毁而放弃。他们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正在耐心等待,等待这裂痕扩大到足以致命的那一刻。

陆明远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又深藏着难以言喻的沉重。他必须做出一些极其艰难的决定,为了保护这座城,也为了保护这些他视若手足的战友——哪怕这些决定,会被误解,会加深那本已存在的裂痕。

风暴,正在信任的裂痕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