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150章 善后与聚焦.10. [回响]知音难寻觅

第150章 善后与聚焦.10. [回响]知音难寻觅(1 / 2)

10. [回响]知音难寻觅

“清茗阁”一别,时光倏忽而过五日。

这五日,对身处“石窟”的陆明远和赵致远而言,是焦灼的等待,每一刻都如同在炭火上炙烤。那幅被留作信物的《雪山萧寺图》临本,仿佛一个沉默的判官,悬在众人心头,决定着一条重要内线的生死,也关系着古城解放的进程。

而对吴忠友来说,这五日则是一场无声的、撕裂灵魂的风暴。

他将自己关在宿舍的时间明显增多了。那幅画就挂在书桌对面,画中沉默的雪山、潺潺的溪流,日夜与他相对。赵致远(墨生)最后的话语——“民心所向,即是大道所在”——如同魔咒,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他试图用繁重的参谋业务麻痹自己,审核着永无止境的城防图纸和兵力调配方案,但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地图上那些被他私下评判为“缺乏纵深”、“忽视侧翼”的防御弱点,而这些,往往正是上面某些人为了私利或派系平衡而强行通过的方案。

“道”与“术”的冲突,从未如此尖锐。

他曾是怀着“救亡图存”的理想投身军旅,渴望用自己的所学扞卫这片土地。但现实是,他呕心沥血制定的方案可能被束之高阁,而一些明显存在漏洞、却因涉及某些人利益的计划却被优先执行。他身处在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内部,清晰地感受到齿轮间的锈蚀与扭曲。腐败、低效、派系倾轧……这一切,都与“墨生”所言的“民心所向”背道而驰。

那个江南学子温和却坚定的面容,与周围同僚麻木或谄媚的脸孔形成了鲜明对比。那种久违的、被理解的“知音”之感,像沙漠中的甘泉,让他贪恋,却又因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风险而恐惧。

一步踏出,便是万劫不复。不仅仅是个人前途尽毁,更可能累及家人。

可若留下呢?留在这样一艘正在缓慢沉没的破船上,与自己坚信的“道”越行越远,眼睁睁看着更多无辜的生命可能因为错误的决策而牺牲?这种精神上的凌迟,或许比肉体的死亡更加痛苦。

他无数次走到电话旁,想接通那个他知道的、能够联系到“墨生”的渠道,却又无数次颓然放下。理智与情感,忠诚与良知,在他心中激烈地拉锯着。

知音难寻觅。觅得了,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的抉择。

就在吴忠友内心激战正酣之时,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徐远舟的“渔网”行动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放松,反而更加细致。参谋部内部也接到通知,将进行一轮更严格的“忠诚审查”,尤其是针对非嫡系、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员。一股无形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缓缓挤压而来。

吴忠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知道,自己这种心神不宁的状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很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时间,不站在他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