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时后,“青砚”带着详细的记录返回。他的汇报让陆明远精神一振。
根据记录,吴忠友在沙龙上话并不多,但每每发言,必引经据典,见解独到。当讨论到古代战争中“民心向背”对据守孤城的影响时,他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并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可惜,今之守城者,多只知高垒深沟,却忘了这最根本的一道‘沟壑’,往往不在城外,而在民心之间。”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在谈及某些历史名将的悲剧结局时,他亦流露出“空有擎天之志,奈何独木难支”的感慨。更有一次,当某位学者夸赞他精通兵法,未来必能在城防中大展拳脚时,他只是淡漠地回了一句:“纸上谈兵易,沙场决胜难。更何况……有些仗,从一开始就输了道理。”
这些言论,与陆明远的剖析高度吻合!他的失望,他的孤独,他对“道”的看重,都在这些看似随意的学术讨论中若隐若现。
解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密钥”的方向已经明确——正是他反复提及的“道”与“民心”,以及那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然而,“青砚”也带回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沙龙结束时,一位姓胡的军官太太(白曼琳社交网中的一员)主动提出,她过几日要在家里办一个更私人的小聚,主要是赏玩一些她先生收藏的古字画,邀请吴忠友务必赏光。而吴忠友在犹豫片刻后,竟然……答应了!
胡太太?赏玩字画?
陆明远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蝴蝶”白曼琳在得知沙龙消息后,顺势布下的一步棋!一个更私密、人员更简单的场合,无疑是进行深度接触的绝佳机会。
“这是个机会!”雷万山眼中放光。
“但也是更大的风险。”陆明远语气凝重,“私人小聚,人员稀少,任何异常的接触都可能被放大审视。而且,谁去?如何确保接触的效果?”
目标已然清晰,解码的钥匙似乎触手可及。但如何将这钥匙稳稳地插入锁孔,完成那临门一脚的转动?
下一步,必须派出一位能与吴忠友进行对等交流、并能精准投下“道义”与“知音”这两枚砝码的人。这个人,需要具备赵致远那样的学识与风度,需要懂得如何与一位孤高的理想主义者进行近身的、不引起反感的精神对话。
“蝴蝶”白曼琳可以创造机会,但她自身的身份和交往模式,并不适合承担如此深度的思想工作。
陆明远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他知道,小组即将面临另一个关键的抉择——派谁,以何种身份,去赴这场危险的“鸿门宴”,完成与吴忠友的近身博弈?
是启用新的潜伏者?还是……冒险让某个已知的面孔,以全新的身份登场?
风向已动,棋至中盘。才子与佳人的戏码,即将在暗流汹涌的古城中,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