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徐远舟语气森然,“对‘归雁’线已暴露站点的监控不能撤,但要外松内紧。我怀疑陆明远可能会反向利用,试探我们的反应。加派便衣,扩大监控范围,留意任何试图靠近或观察该区域的可疑人员,有其是生面孔。”
“第二,启动‘渔网’计划。将我们掌握的、所有与‘长安小组’有过哪怕一丝关联的人员、地点,全部重新梳理一遍。重点排查近期有无异常资金流动、人员失踪、或者……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尤其是与无线电、机械维修、古籍书店相关行业的人员。”
“第三,”徐远舟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加强对军政各部门,尤其是涉及城防、通讯、后勤等关键部门内部人员的‘忠诚度’审查。特别是那些有亲属在‘那边’(指解放区),或者平时牢骚较多、对现状不满的人。我要确保我的后院,不能再起火了!”
他这是在内部进行清洗和震慑,以防备可能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沉舟”们。
“是!站座!”行动队长领命而去。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徐远舟坐回椅子上,点燃了一支新的雪茄。烟雾缭绕中,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
他在复盘中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从依赖技术闪电战,转向更传统、也更残酷的人力消耗战和内部净化。他要收紧拳头,用更强大的压力,一寸寸挤压“长安小组”的生存空间,逼他们出来,或者……将他们彻底闷死在地底。
然而,在他看不见的角落,他这番复盘后落下的棋子,却意外地触动了一个原本与他棋盘毫不相干的人物。
几天后,一份来自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例行内部《人事与清风》简报,被雷万山通过特殊渠道获取,送到了“石窟”陆明远的案头。这类简报通常记载着各部门人员调动、嘉奖处分等无关痛痒的信息,以往小组并不会特别关注。
但这一次,陆明远在翻阅时,目光却停留在了一则简短的人事任命通知上:
“兹任命,吴忠友参谋(原广州行营)即日起调入我部参谋处二科任职,特此通知。”
吴忠友?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陆明远仔细回想,终于记起,白曼琳(蝴蝶)周旋于军官之间时,似乎曾提及过此人,评价其“高情逸兴,无意钻营”,但业务能力出众。后来因为小组行动重点转移,并未对此人进行深入接触。
此刻,在这个小组刚刚遭受重创、徐远舟全力复盘清剿的敏感时刻,一位并非胡宗南嫡系、风评尚可、且刚从外地调来的参谋,出现在权力核心的军政长官公署……
这阵新风,是意味着新的风险,还是……蕴含着某种意想不到的契机?
陆明远的手指,在这则简短的通知上轻轻敲击着,陷入了沉思。
徐远舟在复盘后布下的“渔网”,是否会意外地将这位吴忠友参谋也网罗进去?而这位带着广东口音、身处要害部门却非嫡系的新风,又将在接下来的惊雷变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