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光
“石窟”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的冰,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寒意。那份由江静云绘制的时间关联图,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赤裸裸地展示在三人面前。四个名字——陆明远、江静云、雷万山、“信使”、“泥鳅”——如同四根冰冷的钢针,扎在信任最核心的区域。
那双无形的目光,似乎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咄咄逼人。它可能来自外部徐远舟渐渐重新眯起的眼睛,更可能,就来自这四人之中!
绝对的静默下,是近乎沸腾的暗流。怀疑像毒藤般无声蔓延,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陆明远能清晰地感受到江静云和雷万山看向自己时,那深藏的一丝本能戒备,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这两位生死与共的战友,那无法完全驱散的一缕阴霾。
不能再这样下去!猜疑链会从内部摧毁一切。
陆明远做出了决定。他必须行动,必须在这令人窒息的“深潜”中,主动去捕捉那道目光的源头。
他的目标,首先锁定了外围的两人——“信使”和“泥鳅”。相较于核心三人,他们的背景相对简单,调查起来更不易打草惊蛇,也更能验证江静云发现的准确性。
策略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陆明远分别向“信使”和“泥鳅”发出了经过篡改的、具有高度诱惑力和独特性的“情报”指令。给“信使”的指令是:佯装寻找新的安全屋,目标地点设定在城北一个废弃的染料坊,并刻意强调该地点“结构复杂,内有废弃无线电元件仓库”。给“泥鳅”的指令则是:前往城南的旧货市场(非之前与老文书接头之地),观察一个特定摊位是否有“来自洛阳的仿古青铜镜”出现,若有,立即回报。
这两个指令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它们所指向的地点或物品,都与无线电或特定标识物相关,极易被“寄生编码”的监控体系捕捉并赋予特殊意义。而且,指令内容本身具有足够的价值,足以引起内奸的传递欲望。
指令通过绝对安全的单线渠道,分别、在不同时间发出。
随后,“石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江静云几乎将耳朵焊在了监听设备上,全神贯注地监控着“寄生编码”的任何一丝波动。陆明远和雷万山则如同两尊石像,守在一旁,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时间在死寂中缓慢爬行。
第一天,风平浪静。
第二天,依旧平静。
就在陆明远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或者内奸比想象中更加狡猾时——
第三天下午,就在给“泥鳅”的指令发出后约三个小时,江静云猛地坐直了身体,右手紧紧捂住耳机,左手飞速在记录本上写下了一串频率参数和时间戳!
“出现了!”她的声音因极度压抑而变得尖细,“寄生编码!活跃模式……与之前记录到的、老文书行动前的预备信号高度吻合!信号源区域……指向城南!旧货市场方向!”
目光捕捉到了!
目标是“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