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不直接咬钩呢?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徐远舟的注意力,必然主要集中在胡凌风这个“饵料”本身,以及可能去接触他的“大鱼”(比如身份敏感的白曼琳)身上。那么,围绕在胡凌风周围,那些不那么起眼,却又可能因工作关系或私人交往而接触到相关信息的人呢?比如,他的副官、秘书,甚至他常去的某些场所的服务人员?
这些“边缘人物”,或许接触不到最顶层的决策,但完全可能听到一些风声,看到一些文件片段,或者从胡凌风偶尔的牢骚、失言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徐远舟而言,警惕性可能远不如对胡凌风本人那么高。
思路豁然开朗。
直接策反胡凌风,是险棋、是豪赌。但从他身边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人入手,层层剥茧,逐步渗透,或许是一条更隐蔽、也更可持续的路径。这需要更精细的谋划和更耐心的运作,但安全性无疑大大提高。
他立刻开始行动。首先,他需要一份围绕胡凌风的社会关系、工作往来乃至生活习惯的详细报告。这个任务,他决定交给即将归位的“琴师”——赵致远。赵致远擅长交际,洞察人心,由他来勾勒胡凌风的社交图谱,再合适不过。
他铺开一张信纸,用密码写下给赵致远的指令,要求他重点调查胡凌风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往来的同僚、以及他经常出入的娱乐场所。他特别强调,要注意那些看似不得志、有经济压力或家庭困难的人员。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另外两条线。对那个“深度休眠关系”,他准备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非接触式的信号进行首次试探,投石问路,观察反应。而对“中下层军官”这个方向,他则指示小石头和梅姐,在日常活动中,留意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或面临困境的军官线索。
多条腿走路,广撒网,重点培养。
做完这些,他长吁一口气,走到窗边。雨后的天空依然阴沉,但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似乎减轻了些。街角的监视者依旧在,但陆明远此刻再看去,心中已无多少波澜。他知道,自己即将从被动防御,转入一场更加复杂、也更加主动的隐秘进攻。
然而,他也清楚,这只是“初谋”。确定了方向,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具体的人选是谁?该如何解除?对方是否会就范?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意外?
所有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开始编织,但第一个关键的节点——那个能够真正提供内部情报的“人选”——至今仍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他需要尽快找到这个影子,并让他变得清晰、可靠。
当前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情报何处寻”的战略困扰,悄然转向了“人选如何定”的具体焦灼。那个即将被锁定的人选,此刻又在何方?他将会被以何种方式,卷入这场命运的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