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们都笑了,有人逗他:“你们的橡胶汁能做防水布,我们的锰钢能造大船,正好换!”
林德发蹲在甲板上,给船员们讲蒸汽船的门道:“这铁家伙看着复杂,其实就三样关键——锅炉要烧得旺,活塞要够结实,明轮要转得匀。下次厂里造‘云鲸号’,我打算把锅炉改成卧式的,省地方,还能多装煤,保准跑三天不熄火!”
郑伟听着,突然问:“要是煤不够了咋办?”
“这简单。”林德发从包里掏出张图纸,上面画着个奇怪的装置,“我琢磨着,在船顶装个风车,煤不够时,就让风车带活塞转,虽然慢了点,总比漂着强。”他指着图纸上的齿轮,“就像给马备个牛,马累了换牛拉。”
船员们听得入了迷,老陈摸了摸新换的活塞,叹道:“以前总觉得,行船得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才知道,人也能造出比老天爷还靠谱的东西。”
夕阳西下时,林德发要回广州了。郑伟让人给他装了一船橡胶汁,笑着说:“这是给你的定金,‘云鲸号’造好了,我亲自去江南验收。”林德发拍着胸脯:“大人放心,保证比‘云帆号’快五成!”
船开远了,船员们还站在甲板上望。老陈往炉膛里添了最后一铲煤,蒸汽机的轰鸣比以前平顺多了,像头驯服的巨兽。周猛靠在栏杆上,看着明轮搅起的浪花:“大人,您说这锰钢,以后能造铁船不?”
“能。”郑伟望着远处的海平面,暮色里,“云帆号”的烟囱喷出笔直的黑烟,像在蓝天上画了道线,“不光能造铁船,还能造跑在铁轨上的车,能造耕地的铁牛,能造织布的铁机……只要这铁疙瘩够结实,啥都能造。”
老陈凑过来,递给他块烤红薯:“大人尝尝,用锅炉余温烤的,甜着呢。”
郑伟接过红薯,热气烫得手发红。他望着机舱里跳动的炉火,突然明白,蒸汽船的秘密从来不止是锰钢和活塞——是一群人琢磨着怎么让铁听话,怎么让煤发光,怎么让海浪挡不住路。就像这烤红薯,以前只能用柴火,现在连锅炉的余温都能利用,日子不就是这么一点点变舒坦的?
夜色降临时,“云帆号”试航出港。蒸汽明轮平稳地转动,船身不再像以前那样颠簸。了望手站在桅杆上喊:“前方十里,发现渔船!”
郑伟走到船头,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过来。远处的渔船见“云帆号”来了,摇着灯笼打招呼,渔民们大概也听说了这铁船换了“神铁”,喊声里满是新奇。
“走,去巡逻。”郑和下令,“让海盗们瞧瞧,咱这船,现在跑得更欢了。”
蒸汽机的轰鸣在夜海里传开,像在宣告一个新的时代——风会停,浪会涨,但只要炉膛里有煤,活塞还在动,这船就能一直往前,带着船上的人,驶向比海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