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73章 银监会的算盘

第173章 银监会的算盘(2 / 2)

老人摸索着抓住士兵的手,粗糙的掌心磨出厚厚的茧,那是常年赶马、放羊磨出来的。“是……是北境王派来的娃?”他声音发颤,指腹摩挲着棉衣上的羊毛,“这毛……软和得像羊羔子的毛。”

“是北境王让人给您做的。”士兵笑着往火塘里丢了块干牛粪,“他说今年雪大,得让每个毡房都暖烘烘的。”

老人突然直起身,朝着南方的方向磕了个响头,额头撞在毡房的木板上“咚”地一声。“以前朝廷的官,雪天骑马过来,马鞭子抽得毡房直晃,就为了催那点羊皮税。”他抹了把眼角,浑浊的眼泪混着雪水往下淌,“现在倒好,北境王的娃踩着雪来送棉衣,这世道……真的变了。”

不远处的工坊里,更是热火朝天。铁匠们光着膀子抡锤,火星溅在雪地上,瞬间就融出个小黑点。角落里堆着刚铸好的火炉,黑铁打的炉身,炉膛深,烧起来能把热量聚在中间,比牧民们用的土灶省煤多了。

“再快点!西头的学堂还等着用呢!”铁匠师傅举着大锤喊,他的胳膊上青筋暴起,汗水顺着下巴滴在火炉上,“滋滋”地冒白烟。旁边的学徒正用砂纸打磨炉口的边缘,磨得光溜溜的,免得勾破衣裳。

“师傅,这煤是真顶用啊。”学徒拿起块煤,黑得发亮,“比柴火耐烧,火苗还旺。”

“那是!”师傅放下锤,得意地拍了拍火炉,“这是北境新挖的焦煤,埋在地下几百年的东西,烧起来能把冰都烤化。等把这些火炉送去学堂,娃娃们背书就不用冻手了。”

学堂的窗纸刚糊上新的,是用糯米浆混着纸浆打的,厚得像层软甲,风再大也吹不透。教室里,十几个孩子正围着个新火炉背书,火炉上的铁架烤着几个窝头,金黄的面儿泛着油光,香气混着煤烟的味道,在教室里弥漫。

一个扎着小辫的姑娘捧着课本,哈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小雾团,刚念两句就被冻得打了个哆嗦。她旁边的男孩赶紧往火炉里添了块煤:“阿云,离炉子近点。”男孩叫巴特尔,爹是个牧马人,昨天送了两匹好马给北境军,换了两斤红糖,此刻正偷偷从怀里掏出块糖,塞给阿云。

阿云含着糖,嘴里甜丝丝的,念书的声音都亮了几分。她念的是建安书院编的课本,上面印着“春种秋收”的插画,还有北境农技官教的“雪天如何护羊群”的法子。窗玻璃上结着冰花,像片小小的森林,透过冰花往外看,能看见曹林正站在雪地里,望着学堂的方向笑。

曹林的棉袍上落了层雪,像撒了把盐,他却毫不在意。刚才路过牧民的羊群,看见几只小羊羔裹着士兵们旧的棉甲碎片,正依偎在母羊身边打盹——那是牧民们自己找的法子,怕羊羔冻着。他还看见学堂的烟囱里冒出笔直的青烟,那是新火炉烧得旺,烟都带着股暖烘烘的味。

“大人,该回王府了,雪越下越大了。”随从递过来件狐皮斗篷,是牧民们凑了几张狐皮做的,边缘还缝着圈狼毛。

曹林接过斗篷披上,却没动脚,只是望着远处的毡房。那些毡房的烟囱都在冒烟,有的冒黑烟,是烧煤的;有的冒白烟,是烧牛粪的,烟柱在雪地里斜斜地飘,像无数只温暖的手,把北境的冬天托了起来。

“你看,”他轻声对随从说,“雪再大,也冻不住火塘里的煤,冻不住学堂里的笑声,更冻不住这些盼着日子变好的心。”

随从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牧民赶着马群从雪地里走过,马背上驮着刚剪的羊毛,要送去工坊做明年的棉衣。马群的蹄子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在唱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歌里没有寒冷,只有火塘的暖、羊毛的软,和北境人心里那点越来越旺的热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