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带到曹林帐中时,小太监还在发抖,糕点掉在地上,摔成了碎渣。“说吧,什么消息。”曹林让亲兵给他块热馒头,小太监狼吞虎咽地啃着,含糊道:“城里……城里乱套了!百官们天天在太和殿哭劝,让新帝‘退位谢罪’,说这样才能保住性命……”
“新帝怎么说?”秦先生追问。
“新帝把奏折都烧了,还杀了三个劝得最凶的御史……”小太监打了个哆嗦,“可没用!现在连禁军统领李嵩都在偷偷跟百官来往,听说……听说在商量怎么把新帝捆了送出去……”
曹林和秦先生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了笑意。秦先生摸了摸胡须:“看来,咱们的粥棚没白搭,这攻心之计,比攻城管用。”
小太监啃完馒头,又说:“城里的百姓更盼着你们进去呢!米价涨到十两银子一石,连井水都快被喝干了,有户人家为了半袋发霉的米,亲兄弟都打起来了……”
“知道了。”曹林让亲兵给小太监些银子和干粮,“你要是想走,就带着这些钱远走高飞;要是想留下,就去粥棚帮忙。”
小太监千恩万谢地走了。帐内,曹林望着地图上的京城,指尖在“太和殿”三个字上轻轻一点:“再等三天。三天后,要是赵珏还不露头,就把攻城的梯子架起来——但尽量别毁了百姓的房子。”
接下来的几天,城外的粥棚越来越热闹。不仅有逃难的百姓,还有偷偷从城里跑出来的小吏、工匠,甚至有禁军士兵趁着夜色溜出来,一进断云军的营地就跪下:“将军收留我吧!我再也不想跟着赵珏卖命了!”
曹林让人把这些人分编到各营,好吃好喝招待着。有个从御膳房逃出来的厨子,还自告奋勇去粥棚帮忙,煮的粥又香又稠,引来更多百姓排队。
城头上的禁军看着这一切,心里的防线渐渐垮了。有个老兵望着城外飘来的炊烟,突然把手里的枪扔在地上:“我不守了!家里还有老娘等着我送粮呢!”他顺着绳索滑下城墙,后面竟跟着十几个士兵,一个个像脱笼的鸟,朝着粥棚的方向跑。
消息传到皇宫,赵珏彻底慌了。他把自己关在养心殿,抱着玉玺哭,像个没断奶的孩子。李嵩带着几个亲信闯进去,手里拿着条白绫:“陛下,别等了!断云军说了,只要您……”
“你们想逼死朕?”赵珏猛地站起来,眼里迸出疯狂的光,“朕是天子!谁敢动朕?”他抓起案上的匕首,就往李嵩身上刺,却被李嵩的亲信按住,死死捆了起来。
“陛下,别怪臣等。”李嵩看着被捆成粽子的赵珏,叹了口气,“这是百官的意思,也是天意。”
当天夜里,一个太监偷偷爬下城墙,气喘吁吁地跑到断云军营地:“将军!成了!李统领把新帝捆起来了!百官说……说明天一早开城门,把元凶交出来!”
曹林正在灯下看百姓送来的名册,上面记着城里缺粮的人家。闻言,他放下名册,望向窗外——京城的方向,灯火稀疏,像颗将熄的残烛。
“告诉他们,”曹林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明天开城门,咱们只要赵珏一个人。其他人,既往不咎。再让粥棚多熬些粥,明天……该让城里的百姓也吃顿热乎的了。”
夜风从帐外吹过,带着粥香和希望的味道。曹林知道,这场围城,终于要结束了。而京城的天亮后,将会是个不一样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