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粮仓归我(2 / 2)

没领到粮的人也不吵了,只是望着粮仓门口那两袋米,眼神里的戒备渐渐变成了感激。有个士兵突然喊:“将军,我不回家!我要留下当民夫!管饭就行!”立刻有几十人跟着响应:“我也留下!”“跟着将军有饭吃!”

曹林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踏实了。他对陈九说:“把这些人编好队,派个靠谱的官管着,先让他们喝顿热粥。”

此时的粮仓外,分粮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街上。百姓们起初还躲在门后偷偷看,见士兵们真的领到了干净的糙米,渐渐敢走出来,怯生生地往粮仓这边凑。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孩子饿得直哭,她犹豫了半天,终于上前一步:“官爷……百姓也能分粮吗?”

负责分粮的小吏刚要回话,曹林走了过来:“按人头,每人一斗小米,去登记领票,凭票来领。”

妇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抱着孩子对着曹林深深一福:“谢将军!您真是好人!”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个时辰内传遍了洛阳城。百姓们拿着各式各样的容器——破碗、陶罐、布袋,甚至还有个老汉提着个掉了底的篮子,用布衬着,排起了长长的队。队伍里没人插队,没人吵闹,只有偶尔响起的孩童笑声,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

曹林站在粮仓的台阶上,看着这一切。瘸腿老兵正帮着小吏维持秩序,他的破布袋放在脚边,里面的糙米安稳地躺着;那个中年士兵,把自己的粮分出一小半,塞给了旁边没领到粮的老婆婆;连之前躲在府衙里的老吏,也主动跑出来帮忙记账,算盘打得噼啪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

“这才是粮仓该有的样子。”秦先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拄着枣木杖,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带着笑意,“粮食是给人吃的,不是堆着发霉的。”

曹林点头。他想起北境的冬天,弟兄们分着最后一块肉干;想起云州府的饥荒,百姓们捧着新粮哭;现在看着洛阳城的人领到粮食时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的天下,说到底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饱饭。

夕阳西下时,粮仓外的队伍渐渐散了。百姓们抱着粮袋往家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民夫队的士兵们则在吃热粥,一大锅粥冒着热气,里面混着豆子和菜叶,香气飘出老远。

瘸腿老兵端着碗粥,走到曹林面前,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将军,以后您指哪,我打哪!就算是死,也跟着您!”

曹林接过他手里的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甜味。他望着渐渐亮起灯火的洛阳城,心里清楚,拿下这座城容易,守住人心难。但只要粮仓里的粮食能真正到百姓手里,只要跟着他的人能吃上饱饭,这人心,就一定能守住。

夜色渐深,粮仓的门还开着,里面的粮垛安静地立着,像一座座踏实的山。曹林知道,这些粮食不仅能支撑大军继续南下,更能让洛阳城的人相信,好日子,真的要来了。而这,才是比攻破城门更重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