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跑过去一看,果然,嫩绿的菜芽顶着薄土钻了出来,菠菜的芽尖带着红,油菜的叶子蜷成小拳头,密密麻麻铺了一地,看着就有生气。棚里的温度表显示夜里最低也有五度,没冻着。
“浇水得用温水,别浇冷水激着根。”曹林叮嘱道,又让人在棚角搭了个小灶台,烧热水用陶管通到棚里,既增温又能产生水汽,保持湿度。
一个月后,温棚里的青菜长到了巴掌高,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曹林让人摘了一篮子,送到聚义楼的厨房,中午炒了盘清炒菠菜,炖了锅油菜豆腐汤。
“这菜真鲜!”赵虎扒着米饭,筷子没停,“冬天能吃上新鲜菜,以前想都不敢想。大当家,这温棚能多盖几个不?咱铁骑营的弟兄也想尝尝鲜。”
曹林笑着点头:“先把这个试好了,看看产量和成本。要是行,明年开春就多盖几亩,不仅能自己吃,还能拿到聚宝市卖,给商户们添个新营生。”
消息传到玻璃坊,掌柜的连夜让人赶制厚玻璃:“大当家说了,明年要盖大温棚,得多备些耐冻的玻璃,这又是一笔好生意!”
温棚里的菜一茬茬地长,曹林让人记录每天的温度、浇水次数、收成,账本记得比军械司的火枪零件还细。他发现中午开窗透气的时间得掐准,太早了温度上不去,太晚了菜苗会蔫;夜里的油灯不能点太亮,不然菜苗会徒长。
有天夜里下暴雪,积雪压得玻璃棚顶咯吱响,老农夫急得要去掀雪,被曹林拦住:“不用,这玻璃是双层的,木架也够结实,雪化了自然会滑下去。真压塌了,正好看看哪里不结实,明年改进。”
第二天雪停了,棚顶的雪果然顺着斜度滑了下来,棚里的菜苗一点没受影响,反而因为雪水融化,长得更精神了。老农夫服了:“大当家,您这脑子咋长的?啥都懂!”
转眼到了腊月,聚宝市的年味儿越来越浓,温棚里的新鲜蔬菜成了稀罕物。曹林让人摘了些送给周边村子的老户,每户一小捆,附了张纸条:“明年开春,断云寨教大家盖温棚,冬天也能吃鲜菜。”
老村长捧着绿油油的菠菜,在雪地里给曹林的方向作揖:“这断云寨,真是把日子往好处过啊!”
温棚的玻璃在夕阳下闪着光,里面的青菜舒展着叶子,仿佛不知道外面是寒冬。曹林站在棚外,看着这方小小的绿色天地,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为了冬天吃口鲜菜,更是在试一种新的可能——用技术打破季节的限制,让土地在任何时候都能产出粮食和希望。
明年的温棚,要盖得更大,不仅种菜,还要试试种草莓、育菜苗。等技术成熟了,就教给村民们,让家家户户冬天都有新鲜菜吃,让聚宝市的集市冬天也能摆满绿莹莹的蔬菜。
北风还在吹,但温棚里的暖意,已经悄悄孕育着春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