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仅凭学生一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恐穷尽一生亦难竟全功,岂不有负陛下今日之重托?”
这话合情合理,正中赵佶下怀。他当即下旨,声音洪亮。
“准奏!自即日起,秘阁、三馆图书,乃至大内所有藏书、金石古玩,皆对王卿开放!任尔查阅!”
“朕再赐你皇城边宅院一座,方便你出入宫禁,专心破译上古天书!一应用度,由内帑支取!至于那荐才有功的阳谷县令陈文昭,擢升为济州府通判,即日赴任!”
“臣,王济,领旨谢恩!必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王伦深深拜下,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次日清晨,王伦手持宋徽宗亲赐的蟠龙玉牌,一路畅通无阻地穿过重重宫禁,抵达了皇家藏书重地——秘阁。
甫一踏入那幽深宏阔的殿阁,他便被那浩瀚如海的典籍所震撼。
殿内穹顶高悬,光线自高窗倾泻而下,映照出无数悬浮的微尘,仿佛时光在此也变得缓慢。
一排排乌木书架高耸如山,直抵殿梁,其上卷帙浩繁,竹简、帛书、纸卷琳琅满目,散发着浓郁的墨香与陈旧纸张特有的沉静气息。
这气息混合在一起,弥漫在静谧得几乎能听见心跳的空气里,仿佛每一册典籍都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沉淀了无数岁月与先贤智慧的活物,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
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身形瘦削的中年官员早已在此等候。
他气质沉静如水,眼神却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穿书卷背后的真意。
见到王伦,他步履从容地上前,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声音平和。
“下官秘阁校书郎黄裳,奉旨在此,协助王先生查阅典籍。秘阁规仪,下官会为您详解,先生但有需求,尽可吩咐。”
黄裳!
王伦心中剧震,面上却维持着不动声色。
眼前这位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文弱的校书郎,竟是未来那位遍阅道藏、无师自通,最终编纂出武林旷世奇书《九阴真经》的绝世人物!
他此刻虽籍籍无名,埋首于这故纸堆中,但那份对道藏典籍的熟悉与深刻理解,恐怕举世无双。
能与此时的他相交,实是意外之喜,亦是天大机缘。
“王济不敢当,有劳黄校书费心指引。”
王伦拱手还礼,态度极为恳切,带着对知识与眼前人的尊重。
接下来的日子,王伦便几乎泡在了这无边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