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潜入工坊(2 / 2)

时迁推着车,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所经之处,眼前所见的一切,让他这位见多识广的“鼓上蚤”也感到深深的震撼!

只见各个宽敞的厂房内部,都被矮墙、栏杆或划定的区域线清晰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块。

数以百计的工人分布在各个区块,各司其职,但他们工作的方式,彻底颠覆了时迁对“工匠”的认知!

这些人并非像他想象中那样,每个匠人从原料到成品独立完成一件产品。

恰恰相反,他们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器械内部的微小齿轮,每人只负责一个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调重复的环节!

他仔细观察着被认为是制作“水月镜”的区域。

第一组工人,只管按照旁边木牌上写的符号,将一些砂石和几种不同的白色粉末状物体用固定的容器称量、混合,然后倒入料车,送入那熊熊燃烧的巨型窑炉进料口。

第二组工人,守在窑炉出料口,用统一的长杆铁管,蘸取那灼热、粘稠、亮红色的熔融琉璃液,迅速转身,传递给下一组等待的人。

第三组工人,接过铁管,将琉璃液精准地倒入一排排预先准备好的平整石板模具中。

第四组工人,待琉璃稍微凝固,便用特制的铁钳将其夹起,送入旁边一个长长的、温度稍低的隧道式砖窑中进行“退火”冷却。

第五组工人,在光线特别明亮的区域,使用脚踏驱动的转轮和不同粗细的磨石、抛光粉,对冷却硬化后的平板琉璃进行反复打磨、抛光,直至其表面光洁如冰。

第六组工人,在一个相对隔离、通风更好的区域,戴着简易的布罩,小心翼翼地用毛刷,将一种银亮色、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粘稠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琉璃板的背面。

第七组工人,则将涂好银液的琉璃板,放入另一个温度控制的小型砖窑中进行烘烤定影……

整个过程,如同一条看不见却高效运转的流水,每个工人只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节点,只重复自己那一两个被严格规定好的动作,速度快得惊人。

但时迁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工人,尤其是前面几组的,他们显然不知道身后乃至下一个环节的人在做什么,更不清楚那些“白色粉末”和“银亮色液体”究竟是什么,具体成分和调配方法更是无从得知!

他又将目光投向“仙人醉”的生产区域,规模更为庞大。

有专门负责制作酒曲的,有负责粮食蒸煮拌料的,有看守着上百口巨大发酵缸的……

而出酒的核心环节,则集中在几个连接着复杂盘旋铜管的巨大蒸馏器旁,由几个看似身份不同的“老师傅”专门负责调控炉火、观察蒸汽、把握接取不同档次酒液的时机。

其他大量的工人,则只是负责搬运原料、清洗器皿或运送成品。

时迁看得头皮阵阵发麻,心中叫苦不迭。

“直娘贼!这梁山泊搞的是什么鬼名堂?!这哪里有什么成张的、写满字的秘方可偷?这他娘的分明是把一个完整的手艺活,生生拆成了几十上百个零碎!”

“每个匠人只知道自己眼前那点活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俺老时偷东西,总不能把人家一堵墙一块砖地拆了偷走吧?偷了砖头,也不知道人家怎么盖的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