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观测者之眼(1 / 2)

宇宙化作艺术的狂想曲,在无垠的黑暗中奏响。星云泼墨,超新星咏叹,黑洞低吟,每一个天体都成为这首永恒交响诗中跃动的音符。林辰站在昆仑山巅的共鸣圣殿,感受着掌中宇宙之心印记与这场盛大演出的共振。

“观众不止我们。”罗蔷蔷突然指向天空。她的平衡序列感知到无数细微的波动,如同黑暗中睁开的眼睛,从不可知的维度投来注视。

顾凡的监测数据证实了这一发现:“检测到高维观测信号,数量...无法计算。”

这些观测者与以往的任何文明都不同。它们不介入、不交流,只是纯粹地观察,如同欣赏一幅名画的游客。

最初,这种注视令人不安。信天翁的猎户座哨站报告称,某些星域的天体运行轨迹出现微妙的调整,仿佛在迎合某种审美偏好。

“宇宙在为自己化妆。”舵手给出精妙的比喻,“而这些观测者在指导这场化妆。”

更奇特的现象接踵而至。在观测者密集的区域,恒星会自发排列成复杂的几何图案,星云会凝结成象征性的符号,甚至连小行星带的运行都开始遵循某种韵律。

“它们不是在观察,”林辰逐渐理解,“它们是在鉴赏。”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共同体启动了一项实验。三十八个文明联手在仙女座星云创作了一幅“活体画卷”——用恒星作亮点,以星云为水墨,让彗星成为流动的笔触。

当这幅宇宙尺度的画作完成时,观测信号的强度瞬间提升了数个数量级。某种类似“赞赏”的情绪波动跨越维度传来,让所有参与创作的文明都感受到深切的喜悦。

“艺术是通用的语言。”罗蔷蔷在创作日志中写道,“即使对高维存在也是如此。”

然而,并非所有观测者都满足于旁观。

某天,金牛座的一颗恒星突然开始按照严格的数学公式脉动,其精确度超越了自然演化的可能。紧接着,整个星系的恒星都开始同步闪烁,仿佛在演奏某种宇宙乐章。

“这是干预。”顾凡警告,“有观测者开始亲自‘调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同的观测者似乎有着不同的审美偏好。在银河系另一侧,另一个观测者将整片星云重新塑造成了极度对称的结构,抹杀了所有“不完美”的偶然性。

宇宙的艺术展正在变成一场审美战争。

“我们必须保护宇宙的创作自由。”信天翁坚决主张。

但如何阻止高维存在的干预?共同体的科技在它们面前如同孩童的玩具。

在危急关头,林辰想起了回响之墟的教训。他带领各文明代表再次进入集体冥想,不过这次的目标不是宇宙意识,而是那些观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