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贝基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显然对这套“长远”说辞不太感冒。“我们会综合评估所有竞标者的条件。赞比西欢迎所有真诚的朋友,但最终,要看谁更能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
两次会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林辰清晰地看到了赞比西政府内部的分歧。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满足卡邦戈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又能应对姆贝基对“即时利益”的压力。
就在他苦思破局之策时,“潜渊”小组传来了关于那股“本地势力”的调查进展。
“老板,查到了。那股本地势力是一个名为‘赞比西资源觉醒阵线’(ZRAF)的组织,其领导者是一位名叫萨缪尔·坎巴的前大学教授,在知识界和部分城市青年中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不反对开发‘希望之心’,但强烈主张资源国有化,或者至少由国家控股,反对将核心资源完全交给外资掌控。他们最近活动频繁,正在组织集会,向政府施压。”
本土资源民族主义……这又是一个复杂的变量。ZRAF的主张虽然激进,但在饱受殖民和战乱之苦的非洲,很容易获得民意共鸣。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被“兀鹰资本”利用,煽动民意来攻击NERIc,将其描绘成新的“资源掠夺者”。
林辰感到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赞比西的局势,如同一团被迷雾笼罩的荆棘,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晚上,他站在酒店房间的阳台,望着卡松加稀疏的灯火和远处无尽的黑暗。手机响起,是罗蔷蔷发来的视频请求。他接通,屏幕上出现了女儿守玉熟睡的小脸,呼吸均匀。
“她今天有点想你,睡前一直抱着你的枕头。”罗蔷蔷的声音轻柔地传来,“吵到你工作了吗?”
“没有。”林辰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心中的纷扰仿佛被抚平了一些,“这边刚忙完。承志呢?”
“也睡了,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学了首新歌,回来唱了一晚上……”罗蔷蔷说着家里的琐事,没有问及他工作的艰难。
短暂的视频通话,是他在异国他乡暗夜中汲取的宝贵温暖。
结束通话,林辰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的黑暗。赞比西的迷雾尚未散去,三方势力盘根错节。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的关键,一个能同时打动技术官僚、实权派和本土民意,又能压制“兀鹰资本”的完美方案。
他知道,这将是对他智慧、耐心和决断力的又一次严峻考验。而这一次,他身处非洲腹地,面对的将是更加赤裸裸的利益博弈和更加复杂的人文环境。
他深吸一口带着尘土的夜风,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破晓之前,他必须找到穿透迷雾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