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与资源投资公司(NERIc)的董事长办公室,占据着金融街顶层的最佳视野。巨大的弧形落地窗外,是北京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象征着资本与权力的交汇。室内装修是现代中式风格,沉稳的紫檀木办公桌与智能化的办公系统并存,既显厚重,又不失效率。
林辰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面前是厚达数百页的集团组建方案、资产划转清单以及首批重点推进项目概要。空气中弥漫着新家具的味道,也弥漫着一种白手起家、开疆拓土的特殊气息。这里没有省政府办公室那种沉淀已久的官僚气息,却多了几分资本市场特有的锐利与紧迫感。
他的就任,在能源和金融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位以手段凌厉、背景深厚着称的年轻高官,转战国企,是明升暗降,还是另有大棋?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林辰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无暇理会这些杂音,当务之急是快速搭建起NERIc的骨架,并让这台新生的国家资本巨兽,按照他的意志和国家的战略,高效运转起来。
他履新后的第一周,没有召开全体大会,而是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一对一或小范围谈话。谈话对象包括从各部委、各大能源央企划转过来的核心中层,全球招聘的金融、法律、矿业领域的顶尖专业人才,以及集团初定的几位副总。
他要亲自摸清这些未来班底的成色、能力和倾向。
谈话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分野。从体制内过来的干部,熟悉政策,人脉广泛,但思维有时难免带有惯性,对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心存疑虑;而高薪聘请的外部专家,专业能力过硬,国际视野开阔,却对国内特殊的政商环境和国企的“政治任务”理解不深。
如何将这两股力量有效融合,形成合力,是他面临的第一个内部挑战。
这天下午,他正在与一位从某大型石油央企调来的副总张为民谈话。张为民五十出头,技术出身,作风务实,但对NERIc计划大举进军海外高风险资源项目的战略,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忧。
“林董,我不是反对走出去。但是不是太急了点?”张为民指着项目清单上那个位于政局不稳的非洲国家的巨型铜矿项目,“这种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政治风险极高。我们NERIc刚成立,家底还不厚,是不是应该先聚焦一些风险可控、见效更快的项目,把基础打牢?”
林辰耐心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张为民的担忧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等张为民说完,林辰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张总,你的顾虑很实际。但是,我们NERIc成立的初衷,不是为了做‘稳赚不赔’的生意。国家的能源安全,等不起我们慢慢积累。”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世界矿产资源地图前,手指点向那几个被重点标记的区域。
“这些地方,为什么高风险?因为资源丰富,因为博弈激烈!国际巨头和某些国家资本,在那里经营了数十年,构筑了很高的壁垒。如果我们因为畏惧风险而不敢进去,就等于将未来的资源命脉,拱手让人。等到别人彻底掌控了定价权和供应链,我们再想进去,代价会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张为民:“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更意味着战略主动权。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风险,而是识别风险、管理风险、驾驭风险!用我们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国家优势,去对冲和降低风险。”
张为民若有所思,没有立刻反驳。
林辰走回办公桌,拿起一份文件:“关于这个非洲铜矿项目,我已经让战略发展部做了五套风险应对预案,包括政治风险保险、与当地势力结盟、引入多方资本共担风险等。我们要做的,是把‘危’转化为‘机’。”
这次谈话,林辰没有强行命令,而是通过摆事实、讲战略、展示准备,逐步扭转了张为民的观念。他知道,驾驭NERIc这样庞大的机构,光靠权威是不够的,更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