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市长办公会,气氛严肃而略显紧绷。这是林辰重伤归来后首次主持重要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几位副市长、秘书长周明宇,还有相关局委的一把手。不少人心中都带着几分揣测和观望,想看看这位经历生死考验的年轻市长,是否风采依旧,手腕是否依然强硬。
林辰步入会议室时,所有人都站起身。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微微颔首示意大家坐下。他坐在主位,脊背挺直,虽未言语,但那股历经淬炼后愈发深沉的气场,已然让会议室安静下来。
“开始吧。”林辰言简意赅。
会议按议程进行,各部门负责人依次汇报近期工作。林辰听得非常仔细,偶尔打断,提出的问题都直指核心,显示出他对各项工作的熟悉程度并未因离开一个多月而生疏。
当议题进行到海州港升级项目时,会场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负责该项目的副市长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但在提及跨区域疏港铁路的协调和部分关键设备进口许可时,语气变得有些含糊。
“跨省协调的阻力,具体在哪个环节?是邻省交通厅层面,还是更高层面?”林辰直接问道,目光看向那位副市长。
副市长额角微微见汗,硬着头皮解释:“主要是邻省认为线路规划影响了他们预留的生态保护区,另外……资金分摊比例他们也觉得需要再商议。”
“生态评估报告我们早已提交,论证充分。资金分摊是按受益比例和财政部指导意见核算的,合情合理。”林辰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我看,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是态度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列席会议的苏晓宁:“苏主任,省发改委那边,近期对这条疏港铁路的态度有没有新的变化?”
苏晓宁清冷的声音响起,条理清晰:“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邻省的主要领导近期对这条铁路的态度是积极的,问题可能出在具体执行层面。另外,之前赵副书记在任时施加的一些影响,可能还有残留。”
提到赵建国,会议室里不少人眼神闪烁。赵建国倒台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其影响力是否被彻底清除,很多人心里并没底。
林辰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既然高层态度积极,那
“市长。”周明宇立刻应声。
“以市政府名义,起草一份关于恳请省委、省政府协调推动海州港疏港铁路建设的紧急报告,把情况、理由、以及可能影响的严重后果写清楚。报告直接呈送省委主要领导和分管副省长。”林辰指令明确,“同时,联系我们在邻省的……一些朋友,请他们从侧面协助推动,务必在两周内,让这个环节打通。”
他说的“朋友”,自然是指“华夏俱乐部”通过李文博等人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有些事,官方渠道走不通,或者太慢,就需要一些非正式的助力。
“明白!”周明宇郑重记录。
“至于关键设备进口许可,”林辰看向分管工信和外贸的副市长,“列出清单和卡脖子的具体部门、条款,我去找省里和部委协调。海州港升级是国家战略,没有任何人和部门可以无故拖延。”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和魄力。原本还有些忐忑和观望的干部们,心中渐渐安定下来。林市长还是那个林市长,甚至比之前更加果决,手段也更加圆融通透,懂得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