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医线惊雷(2 / 2)

沈清秋看着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希望吧。只是……感觉最近风气有点紧张。”

她的话提醒了林辰。反腐风暴之下,必然会引发官场一定程度的震荡和人心惶惶。他必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既要形成震慑,又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更不能让像沈清秋这样一心扑在业务上的好干部感到不安。

就在这时,林辰的加密平板收到了张硕发来的最新情报。通过对“环宇贸易”及其关联公司的深度挖掘,发现其不仅涉及医疗器械,还秘密从事一些受管制化学试剂和生物制品的进出口业务,其中部分货物的最终用户,指向几家背景神秘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研究所”。而这些公司的注册地,与之前“星辉资本”活跃的区域高度重合!

医疗设备洗钱,管制物品走私……对手利用医疗和科研领域监管相对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一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其目的,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林辰立刻将这一情况再次通报给杨局。他意识到,医疗系统这条线,挖出的可能不仅仅是腐败,更可能牵扯出危害国家生物安全和科技安全的重大问题。

第二天,林辰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清源”行动下一步工作。他在会上特别强调:

“‘清源’行动,目的是净化环境,促进发展,不是搞人人自危。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精准发现问题,稳妥处理问题。对于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配合调查的,可以依规依纪从轻处理;对于心存侥幸、对抗组织的,坚决从严查处!同时,要注重保护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干事创业的干部!”

他试图通过公开表态,给动荡的官场注入一剂“稳定剂”,引导风向。

散会后,林辰单独留下了市卫健委主任。

“老刘,医疗系统的专项核查,要更加注重策略。”林辰语重心长,“重点是查处那些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害群之马,但不能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科研活动。特别是像沈清秋这样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专家骨干,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卫健委主任连忙点头:“林市长放心,我们一定把握好分寸。”

安抚了明面上的局势,林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暗线的追踪。他与杨局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各方资源,对“环宇贸易”及其背后的生物科技公司网络展开深入调查。一张针对这条隐藏在白衣之下的黑色利益链的大网,正在悄然收紧。

然而,对手显然也没有坐以待毙。

几天后,林辰接到周天明书记的电话,语气严肃:

“林辰啊,省里有关领导收到了关于你的匿名举报信,反映你在‘清源’行动中搞‘运动式执法’,‘选择性反腐’,甚至……诬陷好人,影响海州稳定发展大局。”

反扑来了!而且直接捅到了省里!

林辰心中冷笑,面上沉稳回应:“周书记,我经得起调查。‘清源’行动的所有决策和案件查处,都严格遵循程序和证据。至于影响稳定,我认为,清除腐败分子,才是对海州长远发展最大的负责!”

“嗯,你的态度我知道。”周天明语气缓和了些,“省里领导也是要求核实情况。你继续大胆工作,市委是支持你的。不过,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证据要更扎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震荡。”

挂了电话,林辰明白,真正的较量刚刚进入白热化。反腐的利剑指向哪里,抵抗的力量就会来自哪里。他不仅要查案,还要应对来自明枪暗箭的攻击。

但他毫不退缩。

他拿起笔,在日程表上“清源行动阶段性汇报会”一项上,重重画了一个圈。

无论阻力多大,这场反腐风暴,他都必将进行到底。为了海州的风清气正,也为了不负那双重身份赋予他的责任与使命。

医线惊雷,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