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利剑出鞘
海州市长的身份,如同给林辰披上了一层更耀目的光环,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施政空间和更敏锐的洞察力。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分管领域,而是能够站在全市的高度,审视各个系统的运行。这让他有机会,也必须去触碰那些更深层次、盘根错节的利益藩篱与沉疴积弊。
“星辉资本”事件虽暂告段落,但其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东海集团与陈海洋时期的勾连,像一根刺,扎在林辰心头。他清楚,不彻底清除这些附着在肌体上的毒瘤,海州的发展就永远无法轻装上阵,国家的安全也会持续受到来自内部的威胁。他的“特别监察员”身份,赋予了他在这方面的特殊责任和权限。
反腐的利剑,在他就任市长后,悄然出鞘。但林辰深知,这把剑不能盲目乱挥,必须讲究策略,精准打击。
他的第一刀,没有直接砍向任何具体的人或事,而是落在了“制度”上。
在第一次市政府全体会议上,林辰明确提出,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紧密结合,作为新一届政府班子的核心工作。
“营商环境不仅是办事效率,更是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廉洁环境!”林辰的声音在会场回荡,“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即日起,启动全市‘清源’专项行动,重点清理整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金融信贷等五大领域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清源”行动,名义上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实则是林辰掀起反腐风暴的序幕。他要用公开、透明、制度化的方式,挤压腐败空间,同时,在梳理排查过程中,自然会发现那些隐藏的线索。
行动由林辰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纪委、监委、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参与。方案周密,声势浩大,但在具体推进上,林辰要求“稳”字当头,先易后难,由表及里。
首先被开刀的是海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审计局派驻专项审计组,对近三年来所有超过一定额度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回头看”,重点核查围标串标、虚假投标、评标不公等问题。同时,交易中心内部流程被强制要求全面电子化、透明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
这一招,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表面看是针对机制,实则剑指那些通过操纵招投标牟利的“影子”和“白手套”。很快,一些异常项目浮出水面,几条若隐若现的利益链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林辰利用市长身份,频繁深入基层调研。他不再只听汇报,看亮点,更多是带着问题去,盯着薄弱环节查。
在一次对市属国有房企“海建集团”的调研中,林辰看似随意地问及几个已完工项目的决算审计情况。集团负责人照本宣科,大谈成绩。林辰却突然打断,问起其中一个位于新城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这个项目的室外管网工程,预算八千万,决算一点二个亿,超支百分之五十。原因是什么?论证材料、变更签证齐全吗?”
集团负责人瞬间额头冒汗,支支吾吾。林辰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淡淡地说:“把相关资料准备好,送到市政府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林辰立刻调阅了该项目的全部档案,并指示张硕通过隐秘渠道了解情况。反馈很快回来:该项目管网工程存在违规分包、虚报工程量、材料以次充好等诸多问题,背后可能牵扯到集团分管副总以及市住建局个别官员。
林辰没有立刻动手抓人。他清楚,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他指示审计部门以此为突破口,对海建集团近五年的所有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同时,他通过“特别监察员”渠道,将初步情况秘密报送给省纪委。
另一条线,则与沈清秋无意中提供的信息有关。那个“新视野研究基金”虽然在国际医疗合作项目中表现“规矩”,但林辰始终心存警惕。他指示卫生局和审计局,以“确保慈善资金使用规范”为由,对所有接受该基金会捐赠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项目进行专项审计,重点核查资金真实流向和设备采购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