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泰山为鉴
郑副主任的调查如同阴云般笼罩,但林辰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他严格按照“回避”规定,不再过问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北苑片区改造的收尾、教育均衡改革的深化以及传统产业升级的布局中。他出现在工地、学校、企业的频率更高,行事更加雷厉风行,仿佛要用更加扎实的政绩,来回击所有的污蔑和质疑。
沈清秋在经过最初的委屈和不安后,也展现出她外柔内刚的一面。她积极配合调查组的问询,提供所有能证明清白的材料,在医院的工作也一如既往地专注和投入,甚至主动承担了更多疑难手术,用行动扞卫着自己作为医者的尊严。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她眼底偶尔闪过的黯然,让林辰心疼不已。
家庭的气氛,因这场无妄之灾而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压抑。林辰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却感觉与沈清秋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薄而坚韧的纱,看得见,却难以穿透。
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国家发改委在邻省泰山脚下举办一个关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的高级研讨班,点名要求部分在相关工作中有突出探索实践的地市分管领导参加。海州市接到了通知,点名林辰。
这是一个走出海州漩涡,在更高层面发声和交流的绝佳机会,也是对他工作的一种隐性肯定。周天明书记和李正市长都明确支持他参加。
临行前夜,林辰在家中书房整理资料,沈清秋默默地将洗好熨烫的衬衫和西装放进行李箱。
“要去几天?”她轻声问。
“大概四五天吧。”林辰回答,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心中充满愧疚,“清秋,我……”
“去吧,工作是正经事。”沈清秋打断他,抬起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家里和孩子,我会照顾好。你自己…在外面也小心。”
她的体贴和理解,让林辰更加难受。他伸手想抱抱她,她却顺势将一件外套递到他手里:“这件也带上,山上晚上冷。”
林辰接过外套,看着她转身离开书房的背影,那句到了嘴边的解释和安慰,终究没能说出口。
研讨班在泰山脚下的一家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济济一堂,交流气氛热烈。林辰关于“民生底线与发展动能协同”的发言,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扎实的实践案例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不少赞许。
会议间隙,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苏晓宁。她作为省发改委的代表,也来参加此次研讨班。两人目光相遇,都有些意外,随即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
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分组讨论和餐叙时,他们总能很自然地坐到一起,就某个议题深入交流。脱离了海州那个危机四伏的具体环境,在这学术氛围浓厚的异乡,两人都感到一种难得的放松。苏晓宁依旧睿智犀利,但言谈间多了几分轻松;林辰依旧沉稳持重,但眉宇间的阴郁似乎消散了不少。
会议最后一天下午是自由活动。不少代表选择去攀登泰山。林辰原本打算在房间整理笔记,却接到了苏晓宁的信息:“听说泰山日落,云海磅礴,不可不看。林市长可有兴趣?”
看着这条信息,林辰犹豫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与苏晓宁单独登山,在这敏感时期,无疑是冒险的。但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渴望驱使着他——他需要暂时逃离那令人窒息的压力,需要与一个真正懂得他、支持他的人,分享片刻的宁静与壮阔。
他回复了两个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