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成果、暗桩与心墙
省里调研带来的震慑效应是立竿见影的。陈海洋主导的“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虽然名义上依旧存在,但声势大不如前,相关的土地预审、环境评估等关键环节,在梁副主任明确提出的那些“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前,被相关部门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暂时搁置。
这为林辰争取到了宝贵的窗口期。
北苑片区改造的成果开始集中显现。几条主干道完成升级,崭新的路灯照亮了曾经昏暗的街巷;首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引进了“长青实业”旗下专业的运营团队,规划中的菜市场、社区医疗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模块清晰明确,吸引了周边大量居民的关注和期待。教育均衡改革试点启动仪式也顺利举行,尽管首批轮岗的校长和教师比例不高,但象征意义巨大,在海州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思考。
林辰的威望,随着这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的落地,悄然提升。市委市政府内部,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开始更加主动地向林辰靠拢。就连周天明书记,在几次内部会议上,也更多地直接点名林辰,就一些具体工作征求他的意见。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但林辰并未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他深知陈海洋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甘心失败。表面的平静下,暗流只会更加汹涌。张硕那边依旧没有找到关于失联兄弟被害的确凿证据,对手处理得太干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示威和实力的展示。
这天下午,林辰正在办公室审阅一份关于推动海州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方案,秘书进来汇报,说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前来汇报工作。
这位副部长姓刘,平日里属于不太显山露水的那类干部。他进来后,恭敬地递上一份材料。
“林市长,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对近期部分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这是相关的汇总材料,请您阅示。”
林辰接过材料,随口问道:“刘部长辛苦了,摸底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比较突出的问题或者动向?”
刘副部长微微躬身,语气谨慎:“总体平稳。不过……有同志反映,市发改委负责项目审批的几个关键处室,近期人员思想似乎有些…波动。个别同志在非正式场合,流露出对当前项目审批‘节奏放缓’的些许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保守’、‘贻误时机’。”
林辰翻阅材料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刘副部长:“哦?具体是哪些同志有这种反映?有没有更具体的说法?”
刘副部长似乎有些为难,斟酌着词句:“这个……都是一些非正式的议论,来源比较分散,也不太成系统。主要是觉得,现在审批环节卡得太严,一些本来可以快速推进的项目被拖慢了,影响了发展效率。”
林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只是淡淡道:“知道了。科学决策,严控风险,是省里的明确要求,也是对我们海州长远发展负责。这方面的思想工作,组织部还要多关注,引导同志们正确认识。”
“是,林市长,我们一定落实好。”刘副部长连忙应承,又汇报了几句其他工作,便告辞离去。
看着刘副部长离开的背影,林辰的眼神微微眯起。这看似是一次正常的工作汇报,但透露出的信息却耐人寻味。陈海洋的手,已经开始伸向具体执行层面了?试图通过影响中层干部的思想,来制造阻力,甚至为将来可能的反扑埋下暗桩?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张硕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