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后之我要权路青云 > 第224章 调研的深意与家庭波澜

第224章 调研的深意与家庭波澜(1 / 2)

第224章:调研的深意与家庭波澜

调研进入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行程安排得更加紧凑,上午考察海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午则是一场小范围的高层意见交换会。

在高新区的考察相对顺利,这里聚集了海州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虽然规模无法与陈海洋描绘的“数字产业城”相比,但根基扎实,创新活力强。梁副主任和苏晓宁明显对此更感兴趣,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的时间也更长。

林辰注意到,苏晓宁在聆听一家专注于工业软件开发的初创公司汇报时,眼神专注,甚至就某个技术细节与对方深入探讨了几句,展现出她专业领域之外的敏锐。当她得到满意回答,唇角微扬露出赞许笑容时,那瞬间的光彩让林辰心中微微一动。他意识到,除了成熟干练的官员形象,苏晓宁内心还保留着对知识与创新的纯粹热忱。

下午的意见交换会在市委小会议室举行,范围严格控制在市委常委、相关副市长以及调研组成员。气氛比前两天的公开考察要凝重得多。

梁副主任开门见山,总结了三天调研的初步印象。他首先肯定了海州市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北苑片区改造展现出的“绣花功夫”和教育均衡改革的探索勇气。

但随即,他的话锋转向了陈海洋力推的大项目。

“海洋同志提出的‘泛亚太数字产业城’和‘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构想很宏大,符合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梁副主任语气平稳,却字字千钧,“但是,越是宏大的项目,越需要科学严谨的论证,越需要夯实每一个环节。调研组注意到,目前这两个项目在核心投资方资质、关键技术来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以及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厘清和夯实的地方。”

他并没有直接否定项目,而是列举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显然是做过深入功课的。

“省发改委的态度是明确的,鼓励地方大胆探索,但也必须坚守底线,防范风险。特别是要坚决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的圈地行为,严防形成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点。对于这类投资规模巨大的项目,省里将会实行最严格的审查和动态评估机制。”

梁副主任的发言,无异于给陈海洋火热推进的项目泼了一盆冷水,也明确传达了省里的审慎态度。

陈海洋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试图辩解几句,强调项目的战略意义和已经取得的“进展”,但在梁副主任列举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面前,那些宏大的叙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周天明书记适时发言,表示海州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省里的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对所有项目都一视同仁,严格把关。

李正市长也附和着表了态。

林辰自始至终保持沉默,只是认真记录着。他知道,梁副主任和苏晓宁此行,已经达到了最重要的目的——敲打陈海洋,为海州坚持务实发展的路线提供了来自省里的有力支撑。

意见交换会结束后,调研组当晚就要返回省城。送行时,周天明、李正等人与梁副主任热情话别。林辰与苏晓宁落在最后。

“这次辛苦梁主任和苏主任了。”林辰公式化地说道。

“林市长留步,工作还要靠你们扎实推动。”苏晓宁公事公办地回应,但在与林辰握手时,她的指尖在他掌心轻轻停留了半秒,力道微重,仿佛是一个无言的鼓励和告别。

望着调研组的车队驶远,林辰心中松了一口气,却又感到一丝莫名的空落。

回到家中,已是晚上九点多。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沈清秋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等他,卧室的门也关着。林湛显然已经睡了,家里异常安静。

林辰换了鞋,走到卧室门口,轻轻推开。沈清秋背对着门,躺在床上,似乎睡着了。但林辰能感觉到,她的呼吸频率并不像熟睡之人。

“清秋?”他轻声唤道。

沈清秋没有回应,也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