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声的硝烟(1 / 2)

第211章:无声的硝烟

市委小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关于下一阶段市级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的务虚会,已然变成了无声的战场。

陈海洋副书记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语气从容不迫:“……所以说,发展是硬道理。‘泛亚太数字产业城’和‘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已经通过了前期专家论证,潜力巨大。一旦落地,不仅能带来数百亿的直接投资,更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为海州打造出两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这是海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机遇,财政必须给予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说话时,目光平稳地扫过与会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几位之前被他联络过的常委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周天明书记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看不出倾向。李正市长则低头记录着什么。

轮到林辰发言时,他并没有直接反驳陈海洋,而是将面前的一份材料轻轻推开。

“陈副书记提到的重大项目,对于提升海州产业能级的确意义重大。”林辰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发展要讲节奏,更要讲协调。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想请各位同志参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截至目前,我市北苑片区尚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背街小巷未实现硬化亮化;片区内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缺口预计仍在八千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百分之六十五,但具备全科诊疗能力的不足一半。这些,是几十万市民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他没有提高声调,只是用平静的语气陈述着事实,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

“产业升级决定城市的高度,但民生福祉决定了城市的根基是否稳固。”林辰继续道,“财政资金有限,需要统筹。我建议,在保障重大战略项目的同时,必须确保北苑片区改造、教育均衡改革等民生实事的资金需求,划定最低保障比例。否则,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新区,一边是停滞不前的旧城,这不是协调发展,而是割裂社会。”

“林副市长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陈海洋放下茶杯,笑容淡了些,“发展过程中,资源有所侧重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局部的、暂时的困难,就错失战略机遇。民生问题可以慢慢解决,但产业机遇稍纵即逝。”

“民生无小事。”林辰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平和却坚定,“而且,北苑片区的改造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和产业机会,比如社区服务业的提升、环保建材的应用、智慧社区的构建等。这与陈副书记强调的产业发展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协同推进。”

两人你来我往,没有激烈的争吵,但每一句话都带着分量,在会议室里碰撞。周天明书记依旧沉默地听着,手指偶尔在桌上轻轻敲击。李正市长则抬起头,目光在林辰和陈海洋之间移动,若有所思。

会议没有达成明确的决议,最终周书记只是强调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