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舟带领的技术团队不负众望,在次日中午就拿出了关于“星海生物”核心实验室的初步鉴定报告。报告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现场影像为依据,明确指出该实验室存在大规模、系统性的非法活体人体实验行为,实验对象处于非自愿囚禁状态,其手段残忍,严重违背伦理纲常和法律法规。报告中刻意淡化了那些难以解释的能量纹路和精神波动现象,将其归类为“未知的实验标记”和“高强度应激反应”,将重点牢牢锁定在“非法囚禁”和“活体实验”这两个无可辩驳的刑事重罪上。
这份报告如同一把淬火的利剑,被林辰牢牢握在手中。
几乎同时,王猛那边对韩冰的调查也有了突破性进展。调查发现,韩冰的一位远房表弟,是“星海生物”一家上游试剂供应商的隐形控股股东,近三年来,这家供应商与“星海生物”的交易额高达数亿元,且部分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正常范围。此外,韩冰的丈夫名下的一家海外离岸公司,近两年曾收到过来自与“量子波动通信”有关联的境外账户的数笔大额汇款,名义是“咨询费”,但业务内容语焉不详。
这些线索虽然还不能直接证明韩冰参与了“黄金血脉”的阴谋,但足以构成一条清晰的经济利益链条,将她与这两家嫌疑企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这为她如此卖力地掩盖“星海生物”事件真相,提供了符合官场逻辑的、极具说服力的动机。
证据链初步形成!
林辰没有立刻发难。他深知,对付韩冰这样级别的官员,尤其是在她有所防备的情况下,贸然抛出证据,很可能被她利用复杂的权力关系和程序漏洞化解。他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以及一个最稳妥的渠道。
他再次联系了京城的老领导,将最新的证据和调查进展做了详细汇报。老领导在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八个字:“证据确凿,按程序办。”
这简短的八个字,意味着最高层已经默许,甚至支持他对韩冰采取行动。剩下的,就是如何在海州本地,打好这场政治仗。
林辰选择了市纪委书记李东明作为突破口。李东明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素以铁面无私、作风强硬着称,与韩冰并非同一派系,而且他对韩冰近期的某些做法早有微词。
在一个看似偶然的周末,林辰以汇报研究院近期工作为名,拜访了李东明家。他没有携带任何书面材料,只是在品茶闲谈间,看似无意地提到了“星海生物”事件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阻力”和“奇怪的现象”,并隐晦地暗示,这些阻力似乎与市里的某些领导有关。
李东明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立刻听出了林辰的弦外之音。他没有当场表态,只是深深地看了林辰一眼,说道:“林辰同志,工作上的困难要及时向组织反映。纪委的职责就是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不管涉及到谁,只要有问题,一查到底。”
有了李东明这句话,林辰心中有了底。几天后,他将那份关于“星海生物”的鉴定报告以及韩冰与经济利益链条的关联证据,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秘密递交到了李东明的案头。
风暴,开始在海州市的最高权力层内部酝酿。
韩冰显然也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她试图反击,一方面通过掌控的宣传渠道,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和“营商环境”的宣传力度,试图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她动用关系,向省里某些领导递话,暗示林辰领导的研究院“权力膨胀”、“不务正业”、“干扰地方正常经济秩序”。
一时间,林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一些原本中立的常委开始态度暧昧,甚至有个别领导找他谈话,委婉地提醒他“要注意团结”、“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