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惊蛰与空降(2 / 2)

“苏特派员,现在可以明示了吗?”林辰沉声问道,心中依旧充满警惕。

苏晚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随身携带的保密公文包中取出一份薄薄的、印有绝密印章的文件,递给林辰:“这是授权书和‘惊蛰’指令的简要。你看完就明白。”

林辰快速浏览文件,上面的内容让他心惊肉跳。文件不仅确认了苏晚舟的特派员身份,更明确指出,“烛龙”计划已被纳入更高层级的统一行动框架,代号“惊蛰”。而苏晚舟的任务,并非阻止计划,而是确保计划在“可控”和“有效”的前提下执行,并带来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新工具”——一套可以实时监测并有限度干扰特定能量频率的便携式阵列设备,其技术原理部分借鉴了对“深蓝”遗迹的初期研究成果。

“这是……”林辰抬起头,看向苏晚舟,目光中充满了疑问。最高层不仅知道,而且在暗中支持,甚至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援助?

“敌人的渗透比我们想象的更深,他们的技术也在迭代。”苏晚舟迎着他的目光,语气依旧冷静,“单靠你们现有的力量,即便计划成功,也可能无法应对后续的反扑。‘惊蛰’的目标,不仅是化解当前危机,更要借此机会,重创甚至摧毁对方的核心网络。我的到来,是为了补上最后一块拼图,确保钓上来的不仅是小鱼,而是能顺藤摸瓜找到巢穴的大鱼。”

她走到会议室的小白板前,拿起笔,迅速画出了一个简略的能量导向与反馈示意图:“你们原来的计划,利用集装箱作为共鸣器,方向是对的,但控制力不足。我带来的设备,可以嵌入你们的能量脉冲中,形成一道‘定向锁链’,不仅能更精确地引导能量,还能在目标被‘激活’的瞬间,反向追踪其信号源头,并施加持续性干扰,为我们的人行动争取时间。”

她的讲解清晰、专业,直指“烛龙”计划最核心的风险与不足。林辰不得不承认,这个突然空降的苏晚舟,带来的不仅仅是权限,更是实打实的技术支持和更宏大的战略视野。

但是,信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一个完全陌生的、背景成谜的“盟友”,其真实性需要最严格的检验。

“我如何能完全相信你?”林辰直视着苏晚舟的眼睛,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以及,你带来的设备,如何保证不会反而被对方利用?”

苏晚舟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她放下笔,坦然回视:“你可以立刻通过你的最高保密线路,向你的直接上线验证我的身份和‘惊蛰’指令的真伪。至于设备,”她指了指文件末尾的一个技术验证码,“它的核心算法和加密协议,与你研究院数据库内一份标记为‘深蓝-7号’的残缺资料同源。我相信,你们的首席科学家可以立刻进行验证。”

她的应对滴水不漏,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冷静判断力,让林辰心中的疑虑稍减。他不再犹豫,立刻走到保密电话前,拨通了一个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号码。短暂的沟通后,他放下听筒,看向苏晚舟的目光已经发生了变化。

“身份确认。苏特派员,欢迎加入。”林辰伸出手。

这一次,苏晚舟握住他的手,力道坚定而短暂。“时间紧迫,林院长。让我们继续‘烛龙’吧。不过,计划需要微调。”她看了一眼手表,“倒计时重启,但能量脉冲的发射时机和参数,需要根据我带来的设备性能进行优化。另外,打击预案也需要相应调整,我们需要一支更擅长电子战和精准抓捕的快速反应部队。”

计划的陡然升级,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林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没有选择,只能选择信任这位空降的“惊蛰”使者。

两人迅速返回指挥中心。林辰简短宣布了苏晚舟的身份和计划调整,引起了短暂的震动,但很快被高效的执行力所取代。首席科学家团队立刻对苏晚舟带来的设备进行紧急验证和集成,王猛则开始调整行动部署。

苏晚舟的到来,像一股强大的外力,注入了原本已绷紧到极致的“烛龙”计划之中。她冷静地站在主控台旁,与林辰并肩而立,注视着大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

新的变量已经加入,最终的结果是迎来惊蛰后的万物复苏,还是引发更剧烈的风暴?答案,即将揭晓。紧绷的弦,此刻已被拉到了极限。